【玩具回收】玩具銀行倡資源共享 家長細路學懂分享與環保
佳節過後,細數手中玩具,有多少會拿來把玩,又有多少被送往堆填區?大人細路不想做「大嘥鬼」的話,可把二手玩具捐贈予玩具銀行。香港聖公會轄下的「共享玩具銀行」督導主任郭敏儀說:「社會太多浪費,中心希望在環保方面出多一點力,亦希望孩子學懂分享。」獨樂樂不如眾樂樂,想孩子生活在綠色及共融的世界,就由分享開始。
攝影:鍾偉德
玩厭就丟?不一定!每人家中總有些不捨扔掉,且封印已久的玩具。可是當雜物隨年月增加,屋企面積有限,不少家庭都會選擇把物品送往堆填區。其實這些被打入「冷宮」的玩具亦有重生的機會,甚至比留在一個家裏有更多發揮的空間。媽媽阿蓮及阿花是玩具銀行的用家,她們與孩子如何善用此類「銀行」?
孩子沒有獨佔慾 自然學會分享快樂
「嘩!玩具呀!」眾聲道。
「不是吧,這麼快便發現?」我想。
當阿蓮與阿花與孩子在中心玩耍時,我和職員把載滿玩具的小車子推至他們背後,兩位專注的孩子卻立即轉移視線,衝到車子面前,左揀右揀,眼睛一動,隨即拿下心愛玩具。阿花的孩子Peter拿下一個玩具車組合後,便與阿蓮的仔仔玩得有講有笑,氣氛融洽,四周再次充滿笑聲。媽媽阿花說:「阿仔喜歡到中心玩耍,亦喜歡與他們小朋友一齊玩,知道可以拿走及捐出玩具後,他每星期亦會留意有什麼新玩具。玩具扔掉好浪費呢,不如捐出去。最重要是尊重,捐出去之前會問問阿仔的意願。」
銀行設於香港聖公會九龍青少年綜合服務中心,主要服務當地的街坊,而這個小車子就是盛載不同類型的二手玩具,每逢星期三便會在中心出現,孩子登記後便可每三個月把喜愛的一件玩具帶回家中。阿蓮笑說:「屋企不是很寬闊,可以把一些玩具拿回家中。以前他很怕羞,現在卻很愛說話,很喜歡與中心的朋友仔玩。」
「銀行」初為服務基層 現重傳遞資源共享
這裏有一個有趣現象,玩具理應愈來愈少,為何竟愈來愈多?
督導主任郭敏儀笑着分享,原來有些孩子認為這些玩具只是在中心內玩,因此玩完便會放回原處,亦有些孩子沒經登記,便把自己的玩具放在這裏。郭主任感欣喜及有趣的是,孩子一點也沒有獨佔的心態,反而喜歡在空間內與眾同樂。其實香港聖公會轄下的「共享玩具銀行」可說是香港最早舉辦的機構,他們於2006年成立,舊址在九龍城,主要服務當地的基層家庭。郭主任說:「舊中心基層家庭較多,我們希望用不同渠道幫助他們,食物銀行也是其中之一。當時亦有廠商捐增新玩具,加上我們得知當區的孩子缺乏玩具,因此成立玩具銀行。」
服務10年 默默耕耘
作為前線工作人員社工周子晴(晴天哥哥)亦與我分享一個故事……
「晚上十點,快要關門的時候,突然聽到卡、卡、噠、噠的聲音,當時他心想難道有靈異事件?原來只是有小朋友不捨得走而已。」
他說這裏的玩具較多是益智及多人玩樂遊戲,如棋類、牌類、board game等,星期四晚亦有社工教大人和小朋友學會玩不同的遊戲,分享共同遊玩的樂趣。他們希望透過銀行的資源整合及分配,促進家長與孩子、孩子與孩子之間的交流,及環保回收等核心價值。
最後,我笑問郭主任,玩具銀行在社會服務10年,但卻甚少宣傳,好像很低調呢。她說:「最初,我們以服務九龍城區的基層市民為主,因人手、處理回收及運輸等問題,也不敢作太大的宣傳。現以啟德的居民為主,我們也低調處理,可能朋友在互聯網尋找下,把自己的新舊玩具也寄來。」無論是誰人捐贈的玩具,他們亦盡量處理好,然後讓區內的孩子共用,雖然沒作太多的宣傳,但他們希望「幫得幾多得幾多,唔想玩具送去堆填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