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車】小朋友玩車處處被趕 家長:政府認知不足削玩樂機會
近幾年在幼兒界最熱門的新興運動,應該非平衡車莫屬。很多家長都會自己帶小朋友到休憩場地玩平衡車,舒展筋骨。一班屯門區的家長更自組車會,想定期舉辦車聚,讓小朋友認識更多小隊友,增添樂趣。不過一般大眾未必對此運動有所認識,經常以為是單車,政府部門亦如是,令這班家長即使有心為小朋友發起車聚,亦苦無玩樂場地。
攝影:鄧倩螢
平衡車又稱為滑步平衡車(Push bike),在1997年起源於德國,專為2歲左右的小朋友而設。其設計在於訓練小朋友的平衡力,因此沒有齒輪、腳踏、輔助輪及煞車功能。平衡車只有前後兩個車輪,小朋友一用力踏地便會推動前進;提起雙腳減少摩擦力時,能更快地向前進。由於小朋友需用腳踏地面才能前進,所以重心會比較低,降低因為一般單車重心高而摔倒的機會,速度亦比較安全,更適合幼童。
志同道合家長自組車會車聚
家長Pauline跟兒子在一次暑假活動中接觸過平衡車後,一試愛上。她指「平衡車除了訓練孩子的平衡力外,孩子還學會運動精神,不怕輸、不怕跌倒,跌倒也會自己站起來,不屈不撓」。另外,還可以訓練腿力與身體的協調,「每一個彎都是憑自己的感覺入去,訓練速度感、視野感。」家長Mandy就指「小朋友騎過平衡車後,便能很快學會騎單車。」二人都希望讓子女多做運動,不要整天對著「電子奶咀」。
她們之後更在網上認識了其他屯門區志同道合的家庭,並相約一起出來騎車。自7月起,每次車聚由6至8個小朋友增至現時大約40個小朋友。人數愈來愈多,任由小朋友在場內任意飛馳頗為危險,所以家長們自掏腰包購買器材,自己設計賽道,讓小車手們在指定範圍內循同一方向騎車。
一腔熱誠卻苦無場地
能夠聚集到一班志同道合的家庭,義務發起一個組織實在難得。不過現時平衡車會面對最大的障礙,是場地問題。平衡車活動要在什麼場地內進行呢?有平衡車場當然是最理想,但在地小人多的香港,其實一個平坦而安全的地方便足夠。他們嘗試訂過室內運動場,被指會刮壞地板;到過蝴蝶灣燒烤場內的排球場和足球場,被職員誤會平衡車是單車,被驅趕;到過湖山單車公園,又被驅趕;更到過屯門天后廟廣場空地,但地面不夠平坦,燈光又不足,不夠安全。最後,他們透過區議員的幫忙,成功在安定邨籃球場和湖景邨足球場進行活動。不過,又有另一個問題衍生出來。
由於小朋友在平日晚上騎車,第二天早上會很疲累,不願起床上學,所以家長們就在星期五進行活動。但在使用湖景邨足球場時,有一班街坊指他們幾十年來都是逢星期五到那裏踢球,風雨不改,平衡車的活動會阻礙他們。其實街坊們都支持平衡車這項活動,只希望在互不影響之下共享球場。家長們雖然有名正言順入紙申請使用球場,但也不希望一張訂場紙改變街坊多年的習慣。面對場地問題,雙方都感到無可奈何。
政府對平衡車認知不足成問題癥結
歸根究底,問題在於政府對平衡車的認知不足,規劃大大落後。協助家長尋找場地的區議員葉文斌指,他們主要面對3個部門:民政事務署,康文署和房屋署。民政事務署管轄的社區會堂場地不適合;康文署因不知平衡車為何物而對訂場諸多阻撓;房屋署比較寬鬆,容許他們在公共屋邨場地進行活動。他指:「房屋署的態度比較開放,他們曾派了保安來拍攝情況,過程中他們都看得很開心,周圍的街坊都對活動很有興趣,顯示活動有其吸引性。」
葉議員又指,理論上應該是康文署提供場地,因為它負責康樂活動,但它們平衡車這運動不熟悉,以「嘉年華」看待車聚,要求他們每次進行活動都要繳付幾萬元的保險費用。家長就摸不著頭腦,指「為什麼同樣是運動,別人訂場打球踢球就不用買保險?」3個部門的標準不同,但同樣對平衡車的認識片面。葉議員強調:「不需要當平衡車是洪水猛獸,這只是一種新興的運動。一種新興運動當然有發展的過程,但都要大家一人走一步,才可以發展下去,而不是只有家長單方面推動。」
政府要與時並進 主動認識新趨勢
香港土地不足,要求政府為平衡車興建場地基本上是不可能的。葉議員指民政事務局局長劉江華曾建議,晚上開放學校的球場給公眾使用,善用場地。不過從學校角度看,開放場地需要成本,場地會折舊,又要顧及學校保安問題,還有保險以及批核申請的行政問題。葉議員認為這個方向是可行的,但希望政府能出資幫手助解決以上的成本問題,「政府興建一個場地都要用花錢,現在只是將那一大筆錢變成一份份較小面額的支出,當作是跟學校租借場地讓公眾使用。」
當不能就每一項新運動興建新場地,政府就要了解活動的性質,可以在現有的場地使用規定上作調整,劃出部分作平衡車場地。可是,葉議員指其實現有的場地也是非常不足,「規劃署的《規劃標準與準則》就人口數目制定休憩設施數量,但這套標準接近30年沒有更新。規劃署是否要停止以舊標準看待新趨勢,讓其他部門配合呢?」家長們亦表示平衡車在其他國家已經得到政府的支持,日本甚至引入平衡車為教學課程,但香港是「零」,「在香港是否要得到世界冠軍,才會有人注視平衡車活動呢?」
一班家長只是想每天下班後,跟子女享受天倫之樂。家長Pauline表示:「只是一個晚上,幾個小時的時間,但小朋友得到的快樂是無限的。他們過了6歲,就要面對香港填鴨式的教育,為何不可以在上小學之前,讓他們盡情去玩呢?」希望政府對平衡車有更多了解,在場地規劃上跟上新時代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