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媽媽】甜蜜的負荷 │Natalie

撰文:陳樂希
出版:更新:

第一次在這裏分享教養育兒的資訊,先跟大家分享一個新手父母常有的困惑─我的小寶寶非常「癡身」,常常纏着我寸步不離,他會不會變得很依賴,難以獨立?我需要訓練他,讓他獨立嗎?
【編按:作者為社工媽媽Natalie】

(VCG圖片)

根據John Bowlby的依附理論,幼童因着社會與情感需求,會與主要照顧者發展出親近依附關係。John Bowlby將依附關係分為四個階段:

1. 前依戀期 (0至2個月)

新生兒對所有人都會作出反應,無法將他們進行區分,不會對母親有特殊的反應。

 

2. 依戀建立期 (2個月至12個月)

嬰兒能從周圍的人中區分出最親近的人,並特別願意與最親近的人接近。 這時間,嬰兒能夠接受比較陌生的人進行照顧,也能忍耐同親近的人分離。

 

3. 依戀關係明確期 (12個月至24個月)

隨着運動能力飛快發展,他們逐漸能主動接近人和探索環境。他們會把主要照顧者作爲「安全基地」,從此點出發,去探索周圍世界。幼兒在此階段會形成分離焦慮,即離開照顧者時會感到恐懼不安;同時形成陌生焦慮,即對陌生人謹慎迴避。

 

4. 目的協調的夥伴關係 (24個月以上)

隨着理解能力提升,幼兒能明白照顧者的離開是什麼一回事,明白分離是短暫的,安全的。

換言之,月齡介乎12-24個月的孩子,「癡身」的表現是正常不過的發展指標,並非因為懦弱退縮,或慣於依賴。相反,根據依附理論,如他的依附需求未被滿足,反而會對其造成心理與交際功能的長久缺失呢!所以,家長們,享受這段短暫的甜蜜負荷吧!讓孩子「儲夠」足夠的安全感、探索世界的勇氣,自然會慢慢離開你的懷抱,建立自己的小天地!

Natalie (專頁:玩樂才是正經事

媽媽,社工,親職教育工作者,在這裏分享兒童心理發展、親子關係建立,以及親子溝通技巧的知識。皆因心裡蘊藏一個願望──渴望看見我們這一新世代的父母,放棄對孩子催谷、對立角力的教養文化。取而代之的,是信任、尊重、溝通、自省,讓下一代在愛中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