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好煩】長氣有原因?社工:子女宜代入角色瞭解 減雙方爭拗
「快點做功課!」「桌面太亂了,快收拾一下!」每次聽到媽媽對自己嘮叨,子女或許都會覺得媽媽有點兒長氣,聽得多甚至會爭吵,破壞家庭氣氛。但子女有沒有想過,媽媽為什麼要不厭其煩地把同一件事說完又說?作為媽媽,又有沒有方法減少嘮叨?
大埔浸信會社會服務處總經理鄭繼池多年來負責家庭教育和服務,亦擁有自己家庭,也曾被太太對生活上的習慣嘮叨不停,他認為婦女的責任感天生比男仕強,才會出現長氣情況,媽媽應學懂放手、爸爸能分擔妻子的擔子,嘮叨便會減少。
說到長氣,大家的印象都是「講完又講」,但說過不停的背後,鄭繼池認為是媽媽對家庭、孩子的責任心較重:「大部分的父親都較不拘小節,即使家居有點亂也沒所謂,相反媽媽則較心思細密,會盡力維持家庭秩序,才會不斷作出提醒。」他回憶剛與太太組織家庭時,因生活習慣不同,也花了一段時間磨合——太太為人愛乾淨,洗澡時習慣用兩條毛巾來抹頭和抹腳,故此對鄭繼池一條毛巾擦全身的習慣看不過眼:「她會用婉轉輕柔的語言來提議我改變,又會主動提供兩條毛巾給我使用,開始時當然有一點點不耐煩,但漸漸就習慣了。」
他又表示其實自己都會長氣,例如當一家人趕着出門,但囝囝仍慢吞吞的,便會想提示他們快一點但通常太太會比他先開口。
要學懂放手
另一個原因是媽媽希望豎立一個生活的模範,讓子女領略及學習。同時對子女信心不足,怕孩子犯錯才會忍不住一直出言提醒。鄭經理指出媽媽需要明白各人做事風格不同,不應強行把自己的想法套在子女身上,如不斷地提示、糾正,只會引來反感:「孩子會想,為甚麼一定要做媽媽認為重要的事?我也有自認為重要的事情,媽媽在照顧家庭的同時,亦要站在孩子角度思考。」
媽媽如何可以減少長氣?
給予孩子空間處理事情。
讓孩子經歷挫敗。
多點暗示,減少直接提醒。
多點耐性,需明白各人做事風格不同。
嘗試角色扮演 體驗媽媽長氣動機
除了媽媽要轉角度思考,鄭繼池亦建議孩子切身處地反省,便會明白為甚麼媽媽會事事着緊:「例如老師任命你擔任班長、行長,又或籃球隊隊長,為了依時收齊功課、回條,又或追求突破,便會經常提醒同學,當催促多了,同學也會說你長氣吧。」他指出子女要明白媽媽嘮叨的動機都是善意,只是緊張和擔憂而成的行為。
最後,爸爸亦不能置身事外,鄭繼池建議丈夫要懂得欣賞太太對家庭的付出,也可嘗試善意地提醒太太多點忍耐,以及分擔照顧家庭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