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介苗|男嬰接種疫苗後手臂「紅腫爆膿」!患處不痛不熱嚇壞家長

撰文:聯合新聞網
出版:更新:

台灣彰化縣一名10月大的小男嬰在接種卡介苗3個月後,施打處竟成異常腫塊還流出黃色膿汁,經衛福部彰化醫院採驗送疾管署判定為卡介苗不良反應,小兒科主任馬瑞杉表示,雖然少數的不良反應讓家長揪心,但還是得讓小朋友接種卡介苗,可避免幼童發生結核性腦膜炎及散發性結核病等嚴重併發症。

男嬰的媽媽說,以前大兒子接種卡介苗只紅腫個幾天,但小兒子今年7月施打後卻一直紅腫,2個多月後腫包越來越大,帶去看診,醫生建議觀察,但他們還是很擔心,再1個月後,腫包越來越大,還爆出黃色的膿,他們嚇得趕快到彰化醫院就診。

孩子手臂莫名紅腫爆膿,實在令人憂心:(慎入,圖片或令人不安)

+9

彰化醫院小兒科主任馬瑞杉說,這名男嬰跳脫一般接種後樣態,在接種的3個月後,不只是施打處的腫塊持續變大宛如小籠包,還有黃色膿汁流出,摸起來涼涼的,不會有壓痛感,不同於細菌感染的膿瘍是摸起來熱熱的,通常會有壓痛感,懷疑不是一般的細菌感染,因此進行患部的細菌培養送驗,最後送至疾管署鑑定,確認是卡介苗菌,膿瘍是來自於卡介苗接種後的不良反應。

馬瑞杉說,台灣屬於結核菌高風險國家,因此嬰幼兒卡介苗接種,可大幅降低兒童結核病死亡率,接種時間建議為出生滿5至8個月。

卡介苗接種後通常在施打處會有發紅、腫脹、結痂等現象,馬瑞杉說,通常施打後1至2周部位開始發紅,形成小紅結節,微有痛癢但不發燒。3至4周會開始腫脹,但接種部位腫脹通常小於1厘米。大約6周有些嬰幼兒會發生膿瘍或潰爛,平均4個月後,開始結痂留下淡紅色小疤痕,一段時間後變成膚色。

相關文章:疫苗注射|打針不再「拮patpat」?除尷尬外 還有2大健康疑慮

+6

馬瑞杉說,接種卡介苗後,如果像這起個案出現膿瘍的情況,或有其他肢體無力、步態不穩等骨炎、骨髓炎症狀,一定要儘速找小兒感染科醫師看診檢查,以釐清到底是細菌感染或本身的結核菌感染,或是卡介苗的不良反應。

對此個案,彰化縣衛生局已協助家屬依「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基金徵收及審議辦法」申請救濟,儘速讓民眾獲得適當的協助與實質的救濟。

【延伸閱讀,更多嬰幼兒及兒童健康建議】

感冒|2歲半女童一個月睇15次醫生 或屬正常 但有5徵狀則要留神

+7

兒童疫苗|一狀況比心肌炎副作用更糟 用「5好2壞」判斷該否接種

+16

流感|孩童發燒病例激增!不一定是感冒 了解4種呼吸道感染病毒

+12

延伸閱讀:

遭催繳2萬多國民年金…他怒指「窮人懲罰金」 網哭:剛被裁員就收到

癌症時鐘快轉!111年每4分2秒1人罹癌 第一名為肺癌

【本文獲「聯合新聞網」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