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最好的朋友竟帶頭欺凌她?談「子女交友」很多爸媽做錯一件事

撰文:CC爸媽
出版:更新:

我發現在孩子社交這一塊,不同年齡有不同年齡的擔憂。
孩子小時候怕沒人跟他玩,孩子長大了又怕交到了壞朋友。為人父母,心就沒有放在肚子裏的時候。

家長幫女兒選的朋友,選得好可能是幫助她的第一人,選不好則很可能會成為欺凌她的第一人。(Canva)

這不,閨蜜又遇到了新難題。

她家女兒曉雯,今年三年級,有一個從幼兒園玩到現在的好朋友。這個女孩很開朗、自來熟,曉雯剛開始入園就是被她帶領着,迅速跟班上孩子熟悉起來的。閨蜜相中人家小姑娘的熱情外向,跟曉雯內斂慢熱的性子正好互補,所以有意無意的就經常約着她一起玩。慢慢的,兩個小朋友就處成了小閨蜜。

但最近因為這個好朋友,讓母女倆都比較為難。因為那個女孩屬於外向強勢的性格,很多事情都要求聽她的,有些事無所謂,聽聽也就算了。曉雯雖內向,但並不是沒有自己想法的,事情多了也就不開心了。

相關文章:怎知孩子被欺凌?家長要留意6大特徵

+2

而且,有好幾次,小夥伴都聽到她跟閨女說,「我們不要跟誰誰玩了」。甚至有幾次曉雯沒聽她的,她還攛掇着其他幾個一起玩的夥伴不跟曉雯玩了。起初閨蜜也沒太當回事兒,覺得都是小女孩家的小性子,確實過了幾天,倆人又和好如初了。但類似的事情後來又發生過兩次,每次都是自己女兒妥協。這就有點說不過去了。

一通敍述聽下來,我覺得閨蜜有點當局者迷了,因為作為旁觀者,我的第一反應:這不妥妥的早期「欺凌」嗎?家裏有女兒的,家長很容易碰到這個雷區,就是忍不住幫孩子選朋友。尤其是養了一個慢熱內斂、不善於社交的女孩,你可能會很着急,總覺得女兒不夠熱情活潑,玩伴少,怕將來被孤立。所以着急給孩子物色到一個朋友,忍不住對周圍的同學和玩伴更上心。一旦遇到一個閤眼緣的,就趕緊加人媽媽微信,有事沒事約着一起,靠自己的努力給孩子贏得一份友誼。

但,家長幫女兒選的朋友,選的好可能是幫助她的第一人,選不好則很可能會成為欺凌她的第一人。

01

人都會喜歡跟自己相似的人。發現對方和自己的共同點越多,人就會越喜歡對方,甚至會有一種一見如故,相見恨晚的感覺。所以,兩個女孩能成為朋友,一定是她們兩個人的氣質、思維方式、表達方式,它們的三觀都是差不多的,這兩個女孩兒就會玩到一起。

這樣的友誼,通常也是比較平衡的,雙方相互制約,也就可以平等互尊互助。

但很多家長,對孩子的交友有自己的想法:覺得自己閨女內向,就願意多帶她找那些開朗外向的小朋友玩;覺得自己孩子沉悶不愛說,就願意跟那些話多熱情的小朋友多交流;‍覺得自己娃慢熱,就想找個速熱的,帶娃快速融入小團體。‍‍‍‍‍‍‍‍‍‍‍‍‍辦公室裏好幾位姐妹的孩子,都屬於內向慢熱型的,基本上她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交到外向、開朗、熱情的朋友。感覺這樣的性格跟自己孩子正好互補,也渴望能自己家孩子也能被帶動的活潑一些。

相關文章:大愛也有底線!不想子女欺凌人或被欺凌 切忌讓他們結交3種朋友

+7

02

但很遺憾的告訴大家,父母直接介入孩子社交非常危險。短時間可能看不出來,但時間長了更容易讓孩子陷入「社交陷阱」。

給內斂型的孩子找外向型的朋友,如果這個朋友找的好,能夠跟孩子成為一個互補關係。但如果你給你孩子找的這個夥伴外向,但是比較自我和強勢,就可能成為欺凌你孩子的第一人。她會凡事都壓你孩子一頭,玩遊戲永遠都要聽她的,大部分時間都是你孩子作出妥協。最後,你孩子的情緒是跟着那個朋友走的,那個朋友開心,你的孩子就開心,那個朋友說我不跟你玩了,你娃就難過。但你讓女孩自己去交朋友,幾乎不可能形成這種上下級的社交關係:你必須聽我的。一旦他們自己交的朋友,出現這種你必須聽我的情況,她們勢必會不歡而散。

03

但父母直接介入的友情就不一定了。首先,在孩子社交發展初期,大大縮小了她們的交友範圍。很多內向孩子的媽媽,遇到一些開朗熱情的娃,加了對方媽媽微信,就頻繁約着一起玩。孩子就只能在家長的安排下,跟固定的人玩。

但其實,本來放了學,或者下樓後,她可以選擇跟任何一個孩子玩,接觸的玩伴肯定也更多。對於偏內斂一些的娃,他們本來交友範圍就小,父母的一頓操作,讓他們的擇友池子小之又小。玩的人少,篩選出適合自己的概率就更小。

所以啊,在最初的朋友選擇上,我們要給孩子絕對的自由和權利。內斂的孩子是觀察性社交,他會長時間觀察,然後作出判斷,誰和我是同頻的。他可能會慢一些,但不代表人家傻,跟別人玩的開不開心,她自己不知道嗎?

尤其是交往初期,本來就是一個相互接觸、瞭解,再決定要不要繼續深交的過程。脾氣合則繼續,不合則散。不要覺得跟誰玩不是玩?在孩子的世界,喜歡和誰玩、不喜歡和誰玩、誰是誰最好的朋友……這些父母眼中幼稚的事情,對孩子而言至關重要。

不要按照自己的意願給孩子找固定玩伴。其次,阻礙孩子社交能力發展,讓孩子喪失對「負面訊息」的判斷能力。不用管是大人的朋友,還是日漸熟悉的同學家長,小區鄰居,都是老熟人了。很多時候,孩子間起了衝突,鬧了彆扭,家長們先第一時間衝上前解決,或勸阻,或出方案,或和稀泥,

.「哎呀,沒事啊,她也不是故意的」
.「你就給XX玩一下,都是好朋友,要分享」
.「別搶別搶,我再給你買個新的」

總之,家長總有辦法幫助孩子們和好如初。雖然,謙讓是中華美德,但也沒有美德外包的呀?

有了矛盾家長先上,會破壞孩子的邊界感,尤其是內斂型的娃面對外向型的娃。本身就不夠強勢,這個時候再攤上一個「假大方」的家長。有問題就和稀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孩子沒機會直面衝突,就少了很多暴露和磨合的過程,相應的就少了很多早期察覺的機會。那孩子慢慢就會習慣這種委曲求全。總是後知後覺,在衝突和矛盾中不會維護自己的權益,最後處在一個弱勢的位置。

相關文章:靠個「鬧」字做父母 孩子越教越壞!試用這5招不傷和氣教導子女

+7

所以啊,我們做家長的,可以隨時關注孩子的社交,但一定不要過度干預!可以在孩子尋求幫助的時候,提供技術指導,但一定不要越俎代庖。在孩子成長之路上,社交是必考題。我要相信孩子自己的感覺,也鼓勵孩子忠於自己的感受。

在孩子遇到社交衝突或矛盾時,等一等,多給孩子自己解決衝突的機會。如果你真得忍不住幫他們「找朋友」,有一個掏心窩的建議一定要聽:隨時關注孩子狀態,隨時準備好及時止損。

包括但不僅限於:你給孩子物色的朋友、你閨蜜家的孩子、鄰居同事家的孩子。這些曾經的固定玩伴,隨着孩子慢慢長大,每個人的性格特徵都越來越明顯,觀念也會因為成長環境的不同而變得不同……一定會有原來的朋友變得沒那麼合拍的情況。

孩子的交友原則,以自己舒服為主。如果對方身上和自己不契合的點,他忍忍也能接受,那就讓他接受。所謂求同存異嘛。

成長中遇到的,本來就不可能全是100%喜歡的人,現在有不合拍的同桌,將來有看不慣的室友……能和不那麼投契的人相處的還不錯,也是一種能力,將來的人際交往,起碼不用太操心。

那如果磨合不來,小時候「如膠似漆」,長大了「分道揚鑣」,也非常正常,家長不要強行捆綁!要相信,只要自己放手,在各自的成長過程中,他們都會遇到和自己更合拍的朋友。

到時候,他們也會自然而然的退出對方的交友圈。

所以,作為父母,我們唯一要做的,就是去拓展孩子的朋友圈。多帶孩子去社交,去經歷,這樣他們才能有機會發展出那個志同道合的朋友。

我們是CC爸媽,家有一雙兒女CC&DD。
C爸:中國醫科大學碩士、三甲醫院副主任醫師;
C媽:暢銷書《家長好脾氣,才有好教育》、《吃好睡好不生病》作者;
覺得文章有用,就分享給需要的朋友吧!

【延伸閱讀,更多教育子女建議】

兒童心理|鼓勵表達想法、預設抱怨時間 5個守則助孩子鍛鍊EQ

+13

沒錢沒資格做父母?富養、窮養孩子各有好壞 5大原則助取平衡

+7

【本文獲「CC爸媽」授權轉載,微信公眾號:cc-ba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