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TI|「I型」子女無動力交友?家庭相處三招 讓子女更主動

撰文:江燿良
出版:更新:

最近流行以MBTI(16型人格測試)的「E人」(外向型)或「I人」(內向型)來形容性格,近月也遇過來參與活動的家長形容自己的孩子是「I型」,對孩子的內向和不擅於社交感到有點擔心。(本文作者: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程序幹事劉駿彥)

內向和外向本來就是性格的一種,有些孩子需要一對一的深入交流,有些孩子則喜歡參與大型團體活動。了解孩子的個性特點,可以幫助家長找到最適合子女的交友方式;而家長的照顧和教育,對於塑造孩子的性格更有莫大關係。

1.家長可嘗試展露脆弱一面

著名心理學家艾力遜(Erik Erikson)提出,小朋友成長的各個階段中,都需要透過與不同群體和環境間的互動,去建立正面的性格特質;其中,家庭環境十分重要,傳統文化上,家長未必會向子女展露脆弱一面,或多以高姿態與子女對話,但這種相處模式往往會令子女未能了解到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繼而失去在關係之中主動的動力。

2.父母身教 展示正面關係帶來的幸福感

子女每日觀察父母的行為舉止,父母之間的關係自然成為子女首先模仿的對象。父母的溝通模式是正面還是負面,都非常影響孩子對建立關係的信心。試想像,家長若一方面教導子女要好好溝通,另一方面卻每天在家爭執,又如何令子女信服呢?面對生活上的各種壓力,家長教導小朋友之前,自己亦不妨先放鬆,留一點時間給夫妻間好好相處,增進關係,真實地讓子女感受一段關係可以帶來的快樂。

3.預留發展興趣的時間

子女的朋友基本上都圍繞興趣而立。然而在巨大的學業壓力下,如果連休息時間都不夠,小朋友又如何能夠探索並建立自己的興趣,繼而再認識志趣相投的朋友呢?家長可以與子女一同計劃課外活動的時間,同時讓子女每周都有自己的自由時間,讓小朋友有空間發展及探索更多的興趣,一旦有朋友邀約也能夠自由選擇是否赴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