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擅應對負面情緒及挫折感? 三招提升子女抗逆力

撰文:江燿良
出版:更新:

「我不想做了」、「我做不到了」,好多時候兒童或青少年遇到挫折便會選擇放棄,父母亦會為此感到煩惱。(本文作者: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程序幹事梁嘉穎)

當子女面對挫敗或負面情緒時,良好的親子溝通絕對能幫助孩子建立更強大的內心,應付日常困難及負面情緒。以下三點教養心得,讓家長為孩子注入勇氣及力量,應付成長路上的困難和挫折 :

1.多給予時間陪伴

當孩子遇到困難或挫敗時,家長適時作出關懷和幫助,好讓孩子知道家就是可以依靠的避風港。家長的陪伴可以為孩子帶來安全感、歸屬感和支持感,讓孩子明白無論遇上什麼問題,家人都會常在身邊,從旁支持,一同想辦法處理,提供合適的建議、分析和資源,不用獨自面對。

2.協助子女把注意力轉移

情緒就像迴轉壽司,不同時期都會有著各樣的情緒,像不同的食物一直轉,會轉到面前,也會轉走。子女受負面情緒困擾時,家長可鼓勵或促進子女把注意力轉移到感興趣、放鬆的事情上,例如做運動、繪畫、烹飪、旅遊或是休息等,好讓他們重拾動力,待負面情緒有所舒緩後,再與其一同好好面對,重新出發。

3.培養子女正向心態

可藉著日常生活上的事情,循循善誘子女以多角度思考,遇到逆境時,不用太過糾結於失敗,可鼓勵他們透過失敗的經驗,反思將來如何做得更好。學會在各方面不斷改進,並調整心態,更能磨練自身的抗逆能力,要達成理想則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