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有得睇!Breaking2紀錄片】國家地理頻道 拆解最快全馬極限
上月初,Nike於意大利Monza國家賽車場舉行了一次名為「Breaking2」的企劃,希望通過互聯網的全球見證下,用盡現代科技打造的訓練與裝備,成就人類歷史上首個於2小時內完成馬拉松42.195公里的跑手,成為年度國際長跑界最觸目的熱話。
美中不足是,三名參與的跑手中,成績最好的里約奧運全馬金牌得主Eliud Kipchoge亦「僅能」較限時以內超過25秒的成績衝線,未能成功「Sub2」。結果看似失敗,但其實2:00:25的成績,依然是上類史上最高速的紀錄,事件立即鼓舞了全球跑者。近日連美國著名紀錄片頻道《國家地理》(National Geographic)都決定要以此題材拍攝新紀錄片,解說當日參與的三位國際頂尖跑手(Eliud Kipchoge、Zersenay Tadese、Lelisa Desisa)及背後的團隊如何在為期一年的時間內嘗試突破2小時的馬拉松大關,紀錄片於本年9月播出。
突破極限並非是將肢體能量發揮到極致,它取決於我們的內心和意志。有了強大的內心和堅強意志,你就能突破自己的極限。
今年的5月6日,全球超過1900萬名觀眾通過現場和網絡直播的渠道實時見證了這次馬拉松史上最重要的挑戰,在Breaking2企劃的關鍵2小時間,觀眾首要關心三名跑手能否跟隨既定的「Sub 2 pacing」,亦為Zersenay Tadese和Lelisa Desisa於中段體力無以為繼而嘆息;到Eliud Kipchoge在最後階段用盡全力追趕2小時的極限,全程的每個畫面,都史無前例地叫人連看人跑步都緊張莫明的體驗。雖然是次Breaking2企劃的結果未至完美,肯尼亞籍的32歲巴西奧運馬拉松冠軍Eliud Kipchoge最終以2:00:25的最佳成績衝線,但距離Sub 2目標還差25秒,加上基於跑手皆擁有專屬配速團、補給、前期指引等因素,令這次的成績並不計算成正式紀錄,世界紀錄依然是2014年肯亞跑手Dennis Kimetto創下的2:02:57,卻依然不能否認他所作出的是人類馬拉松史上前所未有極速的事實。
所謂「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為了實現Breaking2企劃,區區2小時的過程,背後卻是很多人耗時兩年多的心血結果 。然而當多數人都將大部分注意力放於企劃結果上時,由企劃帶出充滿激情與勇氣的故事和共鳴,都是不該忽略的環節。
今次《國家地理》將會於紀錄片中展示三名運動員在備戰年月間的日常生活,重溫每個激動人心的挑戰時刻,以及他們在訓練中的渴望與夢想等瞬間,從打破2小時極限的征途,見證科技與體育精神的融合。例如他們在美國進行風洞跑步實驗室測試,由Nike運動研究實驗室總監Brad Wilkins帶領的運動科學家團隊共同進行了近2年的測試、訓練分析、産品創新設計和研發,透過反覆的耐力測試、運算大量實驗室數據和制定最佳挑戰策略,助跑手制定個人化的挑戰日規劃;此外,人類生理學專家Brett Kirby博士也是企劃中的關鍵人物,紀錄片中將會展示他用於測量、提高奔跑速度、跑步效率、水合能力和耗氧量的方案,作為企劃背後的科學基礎。繼而展開非洲東部訓練,最後踏上意大利的終極之旅。
在世界上一些地方,長跑運動員受到熱捧的程度可以媲美NBA或NFL球星。紀錄片以前所未有的視角展現了這些勇士的心路歷程,他們不知疲倦地訓練,只為衝擊運動史上最後幾個長久未能突破的障礙之一,突破人類的耐力極限。
事實上Breaking2振奮人心的作用,成就有如Roger Bannister於1954年以3分59.4秒跑畢一英里的事件。舉個例,從來所有中長距離的比賽項目中,一英里因為西方的歷史文化因素,總是最為人關注的一項,正如小說《雨中的3分58秒》般,特意將故事背景設定為「突破一英里紀錄」的原因。而自Roger Bannister創下紀錄後,彷彿打開了潘朵拉的盒子般,4分鐘內完成一英里再不是難以逾越的極限,46天內,便相繼有25名運動員在4分鐘內完成同樣距離。自此這亦成為跑手具能力挑戰頂尖成績的基礎,Nike的聯合創辦人Bill Bowerman亦經常以教練生涯中培訓出16位能於4分鐘完成一英里的跑手為榮。
從這個例子中,引證了每當有人成功突破前人極限後,總會成為下一輪人類共同躍進的契機。由此理解,Breaking2本質上絕不可單純視為一次Nike的商業企劃,而是一次真正鼓舞人類進步,貫徹總是傾盡心思挑戰極限的精神,將它推而廣之地引用到每個人的日常生活中,其意義遠不止見證幾位頂級跑手創造傳奇般簡單,而可換個角度思考,就算不是長跑愛好者亦有得著,9月播放時留意一下,或許會有意想不到的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