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潮】科幻會會長李偉才:香港不重科學,戴卓爾夫人之過

撰文:洪昊賢
出版:更新:

在香港談起科幻,很難不提及李偉才:香港科幻會會長,出版過多本科普科幻著作,主持過多個科普或科幻節目及撰寫大量相關文章。在香港這片文化、科學的荒漠裏,李偉才是艱苦的開闢者,見證科幻小說在香港的前世今生。
「現在的後生仔覺得網絡好像是盤古初開就有的東西,其實互聯網只發展了22年,在整個人類歷史中短到不得了……」或許以科幻作家的身份,才能大膽預測這些許多人不敢想像或從未察覺的憂慮:「我覺得互聯網遲早會『醒』。」

短暫出版過的科幻雜誌,壽命僅得一年,卻也足夠紀錄下來。(受訪者提供)

香港曾有過科幻雜誌 八十年代境況最好

李偉才又有筆名「李逆熵」,今年已有六旬,大半生都把熱情注入科普與科幻的推動。香港科幻發展中倪匡以外的歷史,恐怕並不多人知。「我自己小學就開始讀科幻小說,到現在仍對外星人很有興趣,但現在的人好像對科幻都不太感興趣。」李偉才1987年出版翻譯作《最後的問題—西方科幻短篇小說精選》,是他推廣科幻小說的第一步,1999年出版第一本個人短篇《無限春光在太空》,原為在《東周刊》上連載的科幻小說。「在我之前,有一個筆名叫楊子江的人,在藝美圖書出版過短篇科幻結集,是西方的翻譯作品。又有杜漸(原名李文健),再數就恐怕數不出。」

「看一個地方的科幻小說發展,要看每年出版,現時香港每年出版近乎零。另外還要看有沒有雜誌。」在近年內地的科幻熱潮襯托下,香港的科幻發展更顯蕭條,李偉才說八十、九十年代曾有一陣子科幻小說勢頭好:「當時我們搞過一個類似bookazine的科幻雜誌,副標題為『科幻叢刊』,每期有不同主題,像『飛向未來』,不過出了一年就沒有再出。」李偉才說雜誌吸納不到廣告,銷量亦差,當時出版社已有退意。九十年代內地的科幻雜誌《科幻世界》開始盛行,2000年曾有過40萬發行量,而台灣當時也有一本叫《幻象》的科幻雜誌,張系國、葉李華是主要人物,但也捱不了太長,三四年後就休刊。

李偉才指出,雖然近日天氣炎熱,但仍有風可降溫。擔心一旦到了暑熱天氣,市區又無風時,會有戶外工作者中暑。(資料圖片/洪昊賢攝)

惋惜香港青年創作力不足

近年科幻電影大行其道,科幻小說境況卻未見好。李偉才回憶說在六七十年代,科幻電影是票房毒藥、小眾口味。「以前科幻的構想做出來會很粗糙,現在技術那麼好,是科幻電影的一大推動。」不過,他卻認為現在許多科幻電影都「講得好白」,缺乏批判性,觀眾也只喜歡特效,科幻彷彿已經迷失,成為奇幻題材。「至於科幻小說的黃金時代,西方人說是四五十年代,因為當時已經什麼都寫過了。」李偉才笑說幾十年前的題材現時不斷「翻炒」,好像許多意念都有人寫過。

2009年,當時是香港科幻會會長的李偉才,曾籌備過一個兩岸四地的華語科幻大會,惜最後因經費問題未能舉辦。「當時聯絡了科學館、太空館,邀請了兩岸四地科幻重要人物做顧問,如倪匡、劉慈欣等人,但最後……」最近幾年,他一直在擔任青少年科幻小說創作比賽的評判,卻惋惜這幾年都沒看到足夠潛力的作品:「很多學生想像力都不夠,也沒有怎樣接觸過科幻小說,只看過電影。」他想了很久才想起一個有印象的作品:「有個學生寫過一個外星人來到地球,但全人類都無法與他溝通的故事,最終唯一能和他溝通的,是一個自閉症小孩。」

李偉才的科幻、科普著作非常多,他感慨現時很多人已對探索科學和科幻不感興趣。(資料圖片)

香港科幻氣氛差  「罪人」可能是戴卓爾夫人

說着科幻,李偉才忽然愈說愈遠。「香港讀書風氣差,市場又小,沒有科技產業。」他說年輕人都不太會選擇修讀科學或對科學有熱誠,他說這與前英國首相戴卓爾夫人和前美國總統列根奉行市場萬能的金融體系有關,使科學價值一再被忽視,尤其在香港。他愈說就愈是感慨,唯有把話題拉回到科幻。李偉才特別喜歡英國科幻小說作家克拉克(Arthur Charles Clarke),即是《2001太空漫遊》的原作者,他提到克拉克六十年代寫的一個短篇小說:一間公司的電話莫名奇妙地響起,但原來不止是公司,是整個區,原來又不是,是整個城市,再查下去,原來整個世界的電話都在響。此時有一個想法與他人有異的人說:「不用再查了,嬰兒出生第一件事是怎樣?是哭泣呀......」

李偉才曾在天文台任職,是第一代在電視上預報天氣的「天氣先生」。(網絡圖片)

李偉才或者就是那個想法與人有異的人,對科技發展總是抱着憂慮和大膽想像。「許多人在使用互聯網卻不知道互聯網的歷史,比如說萬維網是Tim Berners-Lee發明,但他沒有申請專利。現在的後生更加以為互聯網是盤古初開就有,但其實是95年後才普及,只發展了22年。」李偉才回憶說,90年代他第一次接觸email,當時覺得簡直是奇跡,完全沒有想像到網絡可以發展到今時今日這樣。

科技發展太快 互聯網隨時會「覺醒」

「霍金提出過兩大警告:人類不要自以為是接觸外星人,以及人類應該小心翼翼發展AI,不要去到太盡。」世界棋王柯潔最近又一次被Alphago羞辱,好像多少令自信的人類產生危機感。李偉才提到「強AI」和「弱AI」的命題:前者即是AI擁有了智慧、思想與感情,有自我意識,後者則帶哲學意味,表示人類對科技的依賴程度太大,大到喪失自我意識,其實已被控制。

「其實愈是做IT的愈不相信有『強AI』,他們會覺得荒謬,認為幾聰明的系統都只是程式,但我自己相信。」李偉才說互聯網擁有這麼龐大的資訊與演算能力,未來會「醒」也不奇怪,「但好多人都未意識到這些貼身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