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片‧科幻潮】補習天王蕭源:學生都唔知我有寫科幻小說
2015年DSE中文科卷二作文題目有兩個選擇,一是「夢想看似不切實際,其實很有意義」,另一個是「夢想看似很有意義,其實不切實際」。如果補習名師蕭源親自落場,他會選擇哪一條題目?「小時候的夢想是做科幻小說作家,長大了卻識得調整一下夢想,當然也可能是香港環境逼到我咁啦。」蕭源說。
在Google上搜尋「蕭源」,十大關鍵字通常是「檸檬茶」、「中文」或者「老婆」,但如果你試一試輸入「蕭志勇」或「蕭炫」,你或者會搜尋到「科幻」的相關字眼。廣為人知的名師身份背後,「科幻小說作家」的身份卻始終無人問津:「我太太一開始也不知道,可見是可有可無。」
1987年 決心要當科幻小說家的「蕭志勇」
2010年蕭源再序《時空之王》,裏面這樣說:「一九八七年,我們舉家到印尼探親,度過了難忘的夏天,那一年,我在舅父面前輕輕提過,我決心要當一位科幻小說家。」你或以為這位補習天王只是隨便寫寫而已,但絕對不是。97年在樹仁大學畢業的蕭志勇,98年在台灣出版了第一本個人短篇集《未來的冬夜,一個旅人》,後來再陸續出過《未來未有來》等書,是華語科幻界的一顆新星,不少前輩讚譽有加,替他寫序的是香港著名科普科幻作家李偉才和台灣科幻小說第一推手葉李華等人。
蕭源最初的科幻興趣與不少人一樣,來自倪匡的《衛斯理》。「我那個年代主要是金庸和衛斯理,從衛斯理起步,後來接觸到更多西方科幻。其實好多人不知道我英文名叫Weslie,也是來自衛斯理。」大學一年級時蕭源開始投稿,曾在《大公報》等報紙刊登,他說首次獲登時的支票至今仍未兌現:「有兩百蚊,當時沒想到有錢,想不到會登,也想不到最科幻的小說竟在最傳統的報紙登。」
當時網絡寫作剛興起,蕭源既有寫網誌,也有在「網上行」辦的科幻網絡平台發表作品,「最開心的日子,是網上行凌晨三四點登了作品,第二天《大公報》又登了。」當時「蕭志勇」已被台灣的出版社看中,出版了第一本短篇小說集《未來的冬夜,一個旅人》。
當年蕭源一邊在當代教育任教,一邊以蕭志勇的身份寫科幻小說。他說雖然最初出版的小說在台灣銷量不錯,而當時香港的出版景氣仍不錯,但第一本書已經讓他意識到做作家的困難:「香港和台灣、國內不同,會讀小說的不多,沒有市場,單靠寫小說應該無法生存,就算我有信心。」他經常形容寫作和補習於他而言是愛情和麵包,單靠愛情難以生存,所以需要教書。
學生曾問他為何要做補習老師,他跟學生笑言:「因為無人看我的小說,想讓人認識之後再出小說。」然而,補習事業卻無法只當做過程或手段,尤其在「檸檬茶事件」之後,他的補習事業漸入佳境,補習老師「蕭源」的身份和標籤開始逐漸取代科幻小說作家「蕭志勇」。蕭源很少跟學生提起自己的科幻創作,很多學生也不知道,學生找他通常都是中文教學方面的問題,而他自己也很少主動宣傳,他笑說主動提起自己的小說是「自取其辱」。不過,也曾有學生主動拿書給他簽名,他一直記在心上。「有次在沙田看到有個學生在讀《1Q84》,我跟他聊起『穿越』,他竟然說這書不好看,阿Sir你那本好看一點,而他是真的講得出內容。」蕭源心裏的「蕭志勇」開心了半天,或者無束縛的幸福就是這樣,只不過寫作仍然是他世界裏的「孤獨星球」。
十多年前人紅書不紅,但現在人紅了書仍不紅。
補習事業如日中天 蕭志勇不甘只做「蕭源」
成為補習天王的「蕭源」後,「蕭志勇」或「蕭炫」並不甘心,十幾年間曾成立過「皇者出版」和「未來文化」等出版社,出版自己的新舊作。2010年再版的《時空之王》,不再用「蕭志勇」或「蕭炫」,補習名師的身份也成為書的賣點。蕭源說自己那時仍然是「人紅書不紅」,寫作從未開花結果。那邊的「作文天書」和《金點子》賣得相當好,自己創作的科幻小說卻仍然無人問津。十幾年間,補習事業一帆風順,自己的創作卻一潭死水。
2001年在台灣出版的《時界少年》,2010年再版及重編成為長篇作品《時空之王(卷一)》,後來更得到內地出版社的青睞,2014年終於也有了簡體版。年輕時渴望進入更大的市場,到人生的中段終於踏入,此時蕭源卻已經名成利就,寫作初心仍在,世界卻變得太快。「世界對科幻要求高了很多,基本上很多橋段都出過,幾精采的也有人拍過電影。」
「80年代,射雕和衛斯理幾乎就是我們的全部。」蕭源感慨年代已經不同,以前的人沒有太多選擇,讀小說可能是重要娛樂,現在有太多選擇,讀小說不過是其中之一。
以《三體》為例,如此精采的小說,賣100元怎會覺得貴?
看叮噹長大 喜歡時光旅行
或許時間已經慢了,未必追得上世界,但蕭源說他喜歡「Time Travel」,因為他看着叮噹長大,對時光機有異常迷戀。讀他的短篇小說,會讀到非常有趣的東西,與「補習天王」完全不同的一面。《時空之王》將老掉牙的時間旅行題材重新包裝,亦加入了香港地道背景,十幾年間斷續寫成了《時空之王(卷二)》。但更精彩的是他自年輕時投稿得來的短篇小說技巧紮實而有趣,歷史穿梭、足球賽場、經典電影都能包裝成科幻小說。《天國餐廳》裏有他1996年至2009年斷續寫成的短篇科幻,題材廣泛,有時間旅行,當然也不少了外星人、複製人、虛擬世界等等。他的小說更融入了補習老師的職業病——做筆記,在書的後頁非常詳盡地解析了一些時間觀念。
推動台灣科幻小說的重要的人物葉李華說,蕭源具備一切成為科幻作家的條件——文筆、學識和對科學的興趣。蕭源說自己對科學有興趣,卻不會有太大的科學知識包袱,這時他提起自己最新的偶像。「劉慈欣本身也是工程師,卻能放能收,沒有太多包袱。」內地著名科幻作家劉慈欣的作品《三體》,蕭源已經看過很多次,幾乎會背,「梁文道介紹過,《亞洲周刊》亦做過封面,但香港仍然很少人會接觸」。
文字的魅力在香港難以得到欣賞,令蕭源嘆息不止,科幻小說在國內和國外都很有魅力,可惜本地消費文化和流行文化將文字價值隱藏了,有時香港人寧願買件衫或食餐飯,也不願買本書。「以《三體》為例,如此精采的小說,賣100元怎會覺得貴?」作為一個讀者,蕭源現在每個月仍會讀一至兩本科幻小說,他說現在比以前多了很多譯本,很多書都好看,「但時間仍未多到像局長那樣,一個月看30本」。
一個科幻作家的「假如」……
「假如」或者「What if」,設想未來或過去會發生,或有可能發生的事,是不少科幻小說的起點。這似是勾起了他年少時的惆悵,近年中國內地有股科幻小說熱潮,而科幻電影更是票房保證。蕭源時常在想,如果不是香港人,他會否就此成為了一個全職科幻小說作家?
「至少銷路上會幸福一點,能以此生存吧。」蕭源說。
記者問:「如果在另一個時空裏,你能夠再選擇的話?」他說:「這個問題很科幻,但我想做回現在會比較幸福吧,畢竟不需要因為銷路去想生計問題,可以寫自己喜歡的,有時會慶幸沒有成為全職。」這時「蕭志勇」又變回「蕭源」,他提到2015年的卷二試題「夢想看似不切實際,其實很有意義」以及「夢想看似很有意義,其實不切實際」。他的答卷是:「小時候的夢想,大個了卻可能要再調整一下,不過也可能是香港環境逼使我做這些選擇。」蕭源坦承,或許他太早看透了夢想與現實的關係和比例。
「科、幻、小說,一比一比二。」蕭源提到倪匡說的這句話,而寫作,偶爾還是他的心頭之癢。在其他報章雜誌寫完應試心得,中間也會穿插一些自己的創作,不過尚未成書。「年紀大了,發現有好多都可以寫,像香港政治環境、世界氣候變化,我都都好感興趣,而且仍然對Time Travel有熱衷。」比起科幻電影,文字出身的蕭源認為科幻小說始終有其價值:「又以《三體》為例,橫跨數百年那種天地悠悠的感覺,作者對世界的關懷,短短兩小時的電影很難拍到。」
蕭源覺得文字能給人回甘的感覺,可以「解心頭之渴」,若能捧讀,收穫會更大。生活忙碌,有否虧欠了自己的科幻事業?蕭源說,夢想有很多,能教到大家應試技巧也是一種,覺得也能對自己有所交代。至於對科幻的熱情,他說正在「學好功夫等運到」——「不過都要等老婆允許」。
還有一個what-if問題:你想香港少一個補習天王但多一個科幻天王,還是相反?答案可以是「Why Not Both」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