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字天書】《Nothing In The News》空白報紙 反思資訊爆炸

撰文:麥婉婷
出版:更新:
網媒,多不勝數,社交媒體,又是一個「收料」、「報料」的地方。看多少才不算離地?(果籽、立場、香港01、Instagram、Facebook)

01文化Facebook專頁已經開張:
www.facebook.com/hk01culture

沒有花錢買報紙的習慣?不緊要,手機有,網上有,免費的。

網上有無限的資訊,圖文並茂,還聲畫俱全、分門別類任人隨時隨地隨意Click來看,我們為什麼還要買報紙?資訊爆炸不說也罷,人所皆知。再說下去,也怕網絡師兄、師姐暗暗CAP圖笑指陳腔濫調。雖然快新聞不一定無話要說,資訊多又不一定是造成泛濫,但撫心自問,在過去看過的報導,我們又讀懂了什麼?

網絡消失,或許帶來更寧靜的思緒。(《Nothing On The Internet》Joseph Ernst)

不知道自己所需的資訊、不清楚資訊的可信性、不懂得批判資訊的意義、甚至受資訊操控,不少現代人也有以上這些老毛病,而有人就是看穿了機遇,進行媒體操作,只為追求點擊率和流量,要不然Post-truth(後真相)那個字也不會成為《牛津英語詞典》2016年的年度詞彙。

在一個資訊量負載過重的時代,我們變得麻木,變得冷淡⋯⋯
Joseph Ernst
(Joseph Ernst)

現居住美國紐約的創意人Joseph Ernst,他曾於Grey、Wieden + Kennedy等著名廣告公司任職創意總監,替Levi's牛仔褲、Tesco超級市場、Intel電腦等大客戶創作廣告。今年年初他自立門戶,成立Sideline Collective,其中一個創作《Nothing On The Internet》,將Instrgram、Facebook、Pinterest、Google、Amazon等不同類別的網上平台,化整為零,只保留格式,卻空無一物,好像要大家反思一下資訊背後的價值。

繼《Nothing On The Internet》清除網絡資訊後,Joseph 再忽發奇想,今次他的目標由網媒轉移到紙媒,以《Nothing In The News》來清除報紙中的資訊,美國的《The New York Times 》、英國的《The Sun》、德國的《DIE ZEIT》等不同國字的報章,全被他用來作二次創作,只留下版頭報紙Logo與排版格式。

買一份「吉」的報紙,是無謂?還是提醒?
+3

「最後,我們要下線了,去處理、去重新思考。」對於看過的東西,人們還是需要一點時間消化,Joseph深信下線是一種方法。

其實,單是依靠資訊,總不能填補生活的蒼白。

關於Joseph Ernst
先後就讀於The University of Edinburgh、Southern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Architecture和The Bartlett School of Architecture, UCL的建築系,卻沒有投身建築行業,反之向創意行業進發。曾任職於72andSunny、Grey London、Wieden + Kennedy London等廣告公司的創作總監,2017年1月創立自家公司Sideline Collective。

josephernst.com
Sideline Collective
Nothing On The Internet
Nothing In Th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