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塑不如走塑 】食得到的水瓶 Ooho!小小水波救地球
水,除了可以「飲」或「啜」外,原來「食」,也不再是天方夜譚。
設計師Pierre Paslier和Rodrigo Garcia Gonzalez為了解決樽裝水的包裝問題,早在2013年便提出「食」水概念Ooho!——以可食用的海藻壁膜取代膠樽來承載飲用水,這設計連番在設計獎項中獲獎,當中包括2014年的LEXUS DESIGN AWARD、World Technology Award (Environment)、2015年的SEA Award和2016生的UK Energy Globe Award。
不過,概念始終尚未實踐和應用,就難逃紙上談兵之衍,然而不久的將來,Ooho!將會成為「真實」的好設計。
Pierre Paslier和Rodrigo Garcia Gonzalz屢次獲獎後並沒有停止研究,還結集化學家、工程師、設計師、商業顧問等,組成Skipping Rocks Lab團隊繼續就Ooho!進行開發工程。2016年,他們已將新一代的Ooho!帶到多個户外活動,以試「食」、販賣等形式作街頭實驗,順便試一試「食」客的反應——結果是不俗。
進化版「啫喱水泡」Ooho!新鮮感十足,同時改善環保問題,自然大受大眾歡迎,早前更憑這「概念」,在短短72小時內於眾籌網站超額籌到85萬英磅,遠遠超出原本所需的40萬英磅達兩倍之多,令Skipping Rocks Lab終於可以實踐自動化生產「啫喱水泡」,加以普及Ooho!的「食」水概念。
再作補充,Ooho!背後的Ediable Water Bubble概念,是來自分子料理中的Spherification——將流質的飲料、食物固化成球體,簡單來說,即是像做啫喱時加魚膠粉,Pierre Paslier和Rodrigo Garcia Gonzalz曾透露天馬行空的想法,其實是來自假的魚子醬,即是由海藻「皮」包着假魚子餡,繼而採用擬似方法製作出Ooho!。當然,Skipping Rocks Lab有自已的「凝膠」配方,從海藻抽取的Sodium Alginate (E-401),並混和了秘密比例的Calcium Chloride (E-509),從而造成可自然分解、可食用的壁膜。
回收膠樽行動或自備水樽等方式,始終未能令棄置膠樽的數字下降;若由包裝入手,會不會是可行的建議?
按香港環境保護署《都市固體廢物監察報告》2015年的統計數字,香港平均每日有136公噸PET樽廢物,按環保組織綠惜地球計算方法,每公噸膠樽約等於4萬個膠樽計算,香港人便平均每日棄置544萬個膠樽,而在過去十年,更是有升無減,我們是時候要想想辦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