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文地圖】文青怎樣玩轉新加坡(街頭篇)

撰文:鄺曉恩
出版:更新:

新加坡,一個同時蘊含東南亞及中國傳統文化的國度,既能找到融合馬來菜和中國菜的娘惹美食,也有從中國傳過去的正宗褔建炒飯。不論是曾經去過還是準備到訪的你,如果對於新加坡的印象仍停留在肉骨茶、環球影城、無邊際泳池的話,是時候更新一下想法,探索星國近年發展迅速的藝術文化。
攝影:黃寶瑩 協力:新加坡旅遊局

望着這棵位於新加坡的雨傘樹,相信香港人自有不一樣的體會。(黃寶瑩)

【藝文地圖】文青怎樣玩轉新加坡(獨立書店篇)

【藝文地圖】文青怎樣玩轉新加坡(博物館篇)

在新加坡的「小印度」街頭上,赫然見到一棵長滿雨傘的「樹」,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原來這是由印尼藝術家陳麗霞(Marthalia Budiman)在新加坡市區重建局舉辦的「My Ideas for Public Spaces: Forgotten Spaces」創意比賽的入選作品。平日走在新加坡主要的街道,映入眼簾的都是一幢幢純白色、別具時代感的建築。然而當你轉入街角,卻會發現,原來不少色彩繽紛、別具特色的塗鴉壁畫、雕塑藝術正等你前來欣賞。

「小印度」裏見到的畫作都富有該區的民族色彩,真正的目不瑕給。(黃寶瑩攝)

從塗鴉壁畫看新加坡薈聚的色彩

新加坡面積比香港小,但人口種族比例卻聞名世界。除了華裔和東南亞裔的居民,不少外國移民亦來到新加坡定居。在香港,你會在重慶大廈裏找到異國風情;在新加坡,你會發現不少讓非原居民自成一角的社區,不同種族就如百花一樣盛放。

位於新加坡的「小印度」就是其中一個例子。踏入這個集中了不少印度人的小社區,從氣味、色彩、聲音去感受,已經讓人忘記自己正身處新加坡。那些充滿色彩的雜貨店、露天市場以及建築看來已是藝術,然而除此以外,尚有更多。位於「小印度」的LASALLE藝術學院每年亦會舉辦大型藝術節目「ARTWALK LITTLE INDIA」,帶來一系列的表演節目以外,重頭戲是邀請一眾藝術家在區內的牆壁作畫。基本上壁畫一年便會更新一次,除非是牆壁的擁有人(如商店的老闆)希望保留畫作,否則每年過去,便又是一番新境象。

走入Aliwal Arts Centre除近的街角後巷,發掘來自世界各地的塗鴉藝術。(黃寶瑩攝)

除了在「小印度」見到壁畫,Aliwal Arts Centre的所在區域Kampong Gelam亦會見到多幅塗鴉作品。這些創作出自世界各地不同的藝術家,只要你向Aliwal Arts Centre申請成功,便能獲得一幅任你發揮的牆壁。在藝術家自由創作之餘,亦讓遊人大飽眼福。

Aliwal Arts Centre附近的塗鴉作品有大有小,視乎「畫紙」即是牆壁的面積而定。(黃寶瑩攝)

街角裏的雕象藝術 見證星國歷史變遷

在新加坡想看異國文化及壁畫可以去「小印度」及Kampong Gelam;想看本土閱讀文化可以去本地獨立書店;想見盡新加坡的藝術文化可以去不同的博物館。

然而若果你不想刻意尋覓,簡單漫步街上也能發現藝術的踨影,因為新加坡的古銅雕象可謂隨處可見。看雕象除了留意其精巧的技術,也可多加了解背後象徵的歷史文化。

當你思索為什麼新加坡站着這個如此宏偉的外國人像時,可知道他正是新加坡的開埠者史丹福莱佛士爵士(Sir Stamford Raffles)呢?

新加坡開埠者史丹福莱佛士爵士雕像。(黃寶瑩攝)

這些跳入新加坡河的小孩子看起來很可愛,原來是藝術家張華昌為了表達對過去的追憶和懷念而作的作品《第一代》,那時侯新加坡移民的孩子常玩這個遊戲,,可惜在高度城市化的現代已不復見。

張華昌雕塑作品《第一代》。(黃寶瑩攝)

藝術家許笑的作品《繁忙的商業中心》記下了當年在新加坡河畔常見的交易情景,那時主要的貿易商品有棉花、香料、橡膠等等。

許笑作品《繁忙的商業中心》。(黃寶瑩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