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文地圖】文青怎樣玩轉新加坡(博物館篇)
新加坡,一個同時蘊含東南亞及中國傳統文化的國度,既能找到融合馬來菜和中國菜的娘惹美食,也有從中國傳過去的正宗褔建炒飯。不論是曾經去過還是準備到訪的你,如果對於新加坡的印象仍停留在肉骨茶、環球影城、無邊際泳池的話,是時候更新一下想法,探索星國近年發展迅速的藝術文化。
攝影:黃寶瑩 協力:新加坡旅遊局
時常有文章分析旅人的幾個類型:吃喝玩樂型、景點觀光型、文化深度型等等。對於一些想放鬆玩樂的人來說,參觀博物館似乎不會成為行程的首選。然而博物館不是洪水猛獸,所謂沉悶只是片面印象,只要懂得發掘和具方向地逛,從博物館裏看到的歷史、文化和藝術,其實可以很有趣。新加坡面積雖小,卻薈集多國不同的文化,更有為數不少的博物館,我們精選了數間特色博物館,一同探究一些必看的展品。
新加坡國家博物館( National Museum of Singapore)
新加坡的國立博物館,是城內最悠久和最大的博物館。白色圓拱頂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外觀吸引,同時亦反映其建自1887年的悠久歷史。博物館長期展覽有10個,不能錯過的當然有一系列記載新加坡發展的歷史展覽,由殖民地時期開始講到爭取獨立的經過,展館更重塑了星國人在不同時代下的生活面貌。
除了人文社會的歷史文化,國立博物館亦記載了新加坡大自然的歷史變遷。長期展覽「Glass Rotunda:Story of the Forest and Singapore, Very Old Tree」以動畫方式投影了新加坡從前開始已存在或絶種的動植物,走進時感覺置身於夢幻國度,時而於花海、時而於草原、時而在雨林……令人目不暇給。展廳另一部份「Very Old Tree」則以攝影呈現國家樹齡悠久的大樹,大樹與民居交錯,在看樹的同時也能側看新加坡的日常風景。
國家畫廊 (National Gallery )
新加坡國家畫廊是2015年新成立的畫廊博物館,長期收藏來自東南亞地區的藝術,也會不定期跟世界各地的博物館合辦短期展覽。先從畫廊的建築說起,它的前身是政府國會大廈及前最高法院,為了保留建築原貌,館內部分展區更特意遷就內部格局不作任何改動,令人猶如置身法庭內看藝術一樣,別有一番特色及意義。
談到畫廊不能錯過的藝術品,以下有兩大推介,首先是畫廊主打的東南亞藝術品。在芸芸眾多作品中,職員向記者介紹了館內一幅花費三年時間購得的鎮館之寶《森林之火》(Forest Fire),作品由印尼畫家薩利赫(Raden Saleh)於1849年創作,並贈送給荷蘭國王威廉三世,翌年被封為國王御用畫家。雖然備受重用,但由於印尼是荷蘭的殖民地,他在畫作中展現了爭扎之情,將大火投射為人民水深火熱的處境,帶有政治意味。另外,畫作的技巧亦甚為高超,在沒有照片可作參考的年代,藝術家要特意探訪馬戲團、動物園後創作,於當時來說,能畫出如此像真的創作是相當不容易。
除此以外,你也能在此看到相對所有公共博物館中收藏最多中國已故著名畫家吳冠中(1919-2010)的作品。由於獲得藝術家及其家人贈送共129件作品,展館「風景哪邊好?」現時精選了16幅山水畫,突顯吳冠中融合水墨與油畫的創新畫技。
藝術科學博物館 (Art Science Museum)
世界上第一座結合藝術與科學的博物館,由建築大師薩夫迪(Moshe Safdie)設計。外觀看來像是蓮花的特殊造型,其實是巧妙地讓自然光由天窗照入,兼顧實用與藝術的設計。博物館的每塊花瓣等於一個展覽廳,總共有21個。
特別推介展廳《未來世界》,當中通過四個關鍵故事——大自然、城鎮、公園和太空,分別讓人走入花瓣飄落的世界、創意無限的都市設計、色彩繽紛的虛擬公園以及浩瀚的數位宇宙。所有展區都歡迎訪客參與互動,好玩而且對未來產生不同的想像。
土生華人文化館(Peranakan Museum)
土生華人博物館位於一棟近百年歷史的古老建築,前身為新加坡最早出現的福建人學校「道南學校」。博物館主要介紹娘惹文化,所謂Peranakan,原意為「土生的人」,至於「土生華人」即是外來移民與本地人所生的土生族群。博物館雖小,但五臟俱全,將不同時期的土生華人在宗教、食物、婚姻、生死等方面的文化重新呈現。館內展有娘惹的服裝、拜神的神明桌、古早器具和用品等等。
館內其中一個亮點,也是挑戰膽量的位置,就是模仿了當地人喪禮的一間房間,一間集視覺、聲音、氣味的展覽玻璃房。一副活靈活現的棺木放於面前,細緻又像真,可以具體地感受到當地不同的文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