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建最美納骨塔消除陰森嚴肅刻板印象 盼生人死者皆能歸於平靜
台灣新竹市今年新落成的大坪頂納骨塔——《永恆之丘》以嶄新破格的設計榮獲2022年德國的「紅點設計大獎」。紅點設計大獎是由德國設計協會於1955年創立,每年從全球50多個國家揀選優秀的建築、設計作專業的品質認證,在設計界一直享負盛名,這次《永恆之丘》建築在近萬件作品中突圍而出。
從前的墓園大多建於背山面海人傑地靈之處,好讓先人能夠在那裡好好安息和長眠。可惜隨著急速的城市發展步伐,為了節省空間和應對日漸增加的殯葬需求,取代墓園和墳場的納骨塔便順應而生。納骨塔即是香港的骨灰龕場,由於它唯一的用途就是要存放最多的先人骨灰,其設計大部分都是一式一樣,以效益為主,忽略了藝術美學,令骨灰龕場總是給人死氣沉沉、了無生氣的感覺。因此,新竹市市長銳意打破骨灰龕場冷冰冰、敬而遠之的印象,建造一個死要住好,生者也能欣賞的公共空間。
破格設計別有用心
《永恆之丘》由林彥穎和林友寒建築師共同操刀,以清水模打造五層遞進的正方形外殼,外形猶如荷花綻放的花瓣。室內採用無樑柱的設計,呈現異於其他骨灰龕場的零死角開闊空間,加強空氣對流;中庭則開了一個大天井導入自然光,令整個空間變得開放和明亮。同時,建築內更設有觀海窗供前來的人遠眺新竹海岸線的美景,期望打破人們一貫對骨灰龕場的傳統印象。
永恆之丘的設計莊嚴與開放兼具,除了希望成為一個生人願意進入的空間外,也希望可以驅散人們對死亡的恐懼。光線充沛、空氣流通的室內空間令人仿佛身處自然之中,散發著舒適、正面的感受,叫人不要著眼死亡與失去的傷痛,給予人平靜的心境重新思索與逝者曾經歷過的珍貴回憶和死亡的意義。建築師在訪問中便表示,永恆之丘中間的大天井是特意使陽光和雨水可以澆灌建築物裡的植物,加上光線和空氣的自由流動,意指生命和這些自然元素一樣,周而復始不斷循環,蘊含「生命永恆」的寓意。畢竟,生死乃自然而然的事,死亡不過是我們出於自然又回歸到自然的過程,比起關注死亡,思索如何善用我們現有的生命似乎來得更為重要。
殯葬空間的新想像
追念逝者的場域是否一定要跟人們如此疏離?設計者認為永恆之丘是一個人文藝術的公共空間,盼人們不只將這裡視為祭祀場所,祭祖才願意前來,而是能在此緬懷故人的同時,善用這個公共空間四處漫步感受,欣賞周圍的景致。
為了形塑建築親近的形象,新竹市政府早前就在永恆之丘策劃了藝術展,請來聲光藝術家姚仲涵創作裝置藝術——《光噪44-此曾在》,利用天井特色,結合聲光影和現代舞,為骨灰龕場導入藝術元素,帶頭打破陰森嚴肅的形象。追悼逝者的儀式和地方,其實不單是給死者的,它同樣是給生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