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故宮|天價書畫來港限定展出 國寶級文物從前只有皇帝才能看

撰文:梁嘉欣
出版:更新:

【故宮博物館】國家一級文物近日來港展出,均來自故宮博物院珍藏。展覽為期一個月,展期完結後就必須送回故宮博物院休眠至少三年,期間不能展出,以作保護。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副館長黃伊悠更表示,展品價值之高令保險公司卻步,而展出的藏品也大機會不會再來香港展出。

圖片來源: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

「國之瑰寶:故宮博物院藏晉唐宋元書畫」一共分三期,由 8 月 3 日起展出第二期。這次將展出共 15 件國寶級古代書畫,包括家喻戶曉的千古名作《洛神賦圖》、以及傳為唐代書法家虞世南(558–638 年)的《行書摹蘭亭序帖》。15 件國寶均為國家一級文物,部分有逾千年的歷史,為故宮 186 萬餘件文物中等級最高、最珍貴的文物。

「國之瑰寶:故宮博物院藏晉唐宋元書畫」從故宮博物院珍藏的中國書畫中挑選 35 件晉、唐、宋、元書畫,均為中國書畫史上的名作或經典摹本,經歷了數百年甚至逾千年的流轉,不少為皇家收藏。

【重點書畫介紹】

+1

顧愷之(346–407)
洛神賦圖(北宋摹本)
北宋,十一至十二世紀
絹本設色手卷
縱 27cm,橫 572.8cm
故宮博物院

《洛神賦圖》據說是東晉著名畫家顧愷之以三國曹植的文學作品《洛神賦》為靈感來源,進而創作的繪畫作品。作品虛構的是曹植與洛神之間淒美的愛情故事,以連續式構圖,描繪了男女主人公從邂逅到分離的多幕場景,抒發了人與神之間愛情失意的感傷情懷。作品繪畫技法古樸稚拙,特徵是人物與山水背景不依比例繪畫,保留有六朝繪畫遺韻。

《洛神賦圖》曾經為乾隆皇帝珍藏,在清宮收藏的多件《洛神賦圖》中,本品被乾隆定為「洛神賦第一卷」,珍藏於御書房。顧愷之本人沒有畫作傳世,此藏品為北宋摹本。在古代,摹本為重要的書畫保存手段,能反映顧愷之本人之畫風。展覽第三期將展出《洛神賦圖》的南宋摹本,由於年代更為久遠,在歷史意義上這個藏品價值更高。

(傳)虞世南(558–638)
行書摹蘭亭序帖
唐,約七至九世紀
紙本手卷縱 24.8cm,橫 75.7cm
故宮博物院

王羲之為東晉著名書法家,被後世譽為「書聖」;東晉永和九年(353),王羲之與朋友於蘭亭宴集賦詩,後寫下行書名作《蘭亭序》,感慨歡樂時光不長久以及人生短暫無常。《蘭亭序》書風遒麗婉轉,被後世譽為「天下法書第一」。唐太宗極愛王羲之書法,據傳《蘭亭序》真跡後隨太宗葬於昭陵。

王羲之真跡早已失傳,本品是一件珍貴的唐代摹本,晚明董其昌等人將它歸在唐代著名書法家虞世南的名下,後世沿用此說。乾隆皇帝對《蘭亭序》極重視,曾集合八件與「蘭亭」有關的書法,刻於圓明園亭柱。這件傳為虞世南的《蘭亭序帖》被奉為「蘭亭八柱」之首,可見其珍貴。

(傳)趙伯駒(活躍於十二世紀)
江山秋色圖
北宋末至南宋初,十二世紀
絹本設色手卷
縱 55.6cm,橫 322.5cm
故宮博物院

《江山秋色圖》是中國畫史上江山勝景類主題繪畫的代表作,前朝特徵與個人特色並存。作品繪製精妙,以青綠山水為主調,佈局宏大,有北宋山水之氣派;與此同時,又意境幽雅、着色艷而不俗,具有文人畫的古雅與寫意特徵。

趙伯駒為南宋宗室畫家,以青綠山水聞名於世。本品與趙伯駒「精工之極,又有士氣」的藝術個性接近,因而被後世歸在趙伯駒的名下。

馬遠(活躍於十二世紀晚期至十三世紀早期)
水圖
南宋,約嘉定十五年(1222)
絹本設色手卷
第一段縱 26.9cm,橫 20.8cm
其餘每段縱 26.9cm,橫 41.6cm
故宮博物院

馬遠出身繪畫世家,為南宋光宗、寧宗兩朝畫院待詔;本卷中每幅畫作上均有宋寧宗皇后楊氏的題詠及鈐印,推斷本品或為馬遠奉旨而繪。

本品匯集了十二幅不同季節、時間、地點的水景,呈現了春、夏、秋、冬、陰、晴、江、河、湖、海等十二種情態各異的水,反映了宋代對時令、節季等主題繪畫的偏好。馬遠擅長邊角式構圖,以簡練的筆法勾勒出水的各種動態,並通過留白表現出一望無際的空間感。

【展覽地圖】

【展覽詳情】
名稱:「國之瑰寶:故宮博物院藏晉唐宋元書畫」第二期
地點:香港故宮博物館
日期:即日至九月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