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鑼灣日本古物藝術展覽 香港藝術家融合現代藝術連接古今未來
近年,收購物品由時尚奢侈品擴展至古物藝術,現在於銅鑼灣舉辦的「Nanboya Upcycle古物藝術展覽」,香港4位本地藝術家與日本名牌收購店合作,合作策劃古物「重生」項目「Nanboya Upcycle」,結合他們的創意及獨有色彩,以現代創新的形式重新詮釋古物,將富有歷史痕跡的古物加入現代美學,賦予二次生命,為觀賞者連接過去和現在,重新為物品拼合新舊故事。
今次「Nanboya Upcycle」合作的4位本地藝術家都是首次利用日本古物來進行創作。藝術家們利用自己的創作風格及元素,嘗試以不同的角度及觀察重新演繹古物,包括:樹脂畫藝術家張滙希將古物融入樹脂畫中並為它們特制唯一的外框;竹藝藝術家林嘉裕靈活運用竹的特性來彌補古物的缺陷;環保藝術家彭淑儀堅持「人棄我取」,收集環保物料來創作;而雕塑家潘星瑋發掘古物的潛在意義,並利用它們的自然形態賦予新的面貌。是次展覽共展出20多件以現代創新美學重新詮釋古物的藝術品,無論是將古物分拆重塑,還是將它們二合為一,「Nanboya Upcycle古物藝術展覽」將古物與藝術間的無限花火帶給香港觀眾,將遙不可及的古物添上新的價值,成為與現代人擁有共同回憶的收藏品。
1. 樹脂畫藝術家張滙希;「替無目的之物加上聖圈」
張滙希(Rolland Cheung)透過聖圈(Halo)探討有用美、無用美在日常中的關係轉換;昔日的有用與現今的無用。再連繫於古物的共通點,及背後的故事融入聖圈。利用樹脂(Resin)成為古物顏色、形狀及特點的延伸。
靈感來源14世紀Masaccio的名畫,聖圈看似沒關係,卻充滿關係;呼應前者,墨硯的形狀與特製形狀木盒的關係。激發Rolland利用樹脂為每一件作品附上一個獨特的聖圈,沒有其他物品能符合這個形狀。對Rolland來說,與其將古物打碎重練,他選擇不破壞,用樹脂將古物的特點、顏色及紋理延伸到樹脂(聖圈)裡,同時讓人感到純美。
2. 雕塑家潘星瑋:「銅鐵雕塑,跳出舒適圈」
雕塑家潘星瑋(Anton Poon)擅長用銅及鐵來創作雕塑作品,他的作品既反映不同的藝術生命,同時亦表現不同地區文化的交集,突顯物件與人之間的聯繫。
這次既是Anton首次運用環保材料,又要將已固定的物品再構思成新的東西,是一次跳出自己舒適圈的創作。創作自由雖然受限,但他覺得非常有趣和有價值。他相信每件作品都有性格、有生命力、有過程、有歷史,他需要花心思發掘古物的潛力及可能性,將作品的歷史與自身經歷融入,找出共通點及平衡,保留原本的意思亦能帶來新的臉孔。Anton認為每一件物件可以展出不同的面貌,正正亦是香港多元文化、多包容社會的一個縮影。
3. 竹藝藝術家林嘉裕:「與日本工藝進行隔空交流」
竹,被喻為最環保的天然物料之一,竹枝蘊涵著濃濃的東方氣質,將竹加入古物作為點綴,為這些稀有珍寶更添清新氣息,打造全新面貌。以竹、樹葉和果實為創作主軸的藝術家林嘉裕(Inkgo Lam),透過竹的靈動運用,結合傳統工藝和創作意念,在作品中呈現竹藝獨樹一格的個性。
今次Inkgo作品之一的「獅咬劍」,以竹為素材,並把陶藝獅頭和木框串連成一幅具立體感的橫幅。左右兩旁的竹編襯托出中間的獅頭,呈現古老神話「獅咬劍」,令作品充滿氣勢和動感。另一特色作品「雙生 - 竹林 / 雙生 - 滿月」,是一個已雕花的木器,磨掉邊緣,令木雕更加突出,然後把木器一分為二,刻意斜切分割,讓作品懸掛牆上時,大家可以從最佳的角度欣賞這件藝術品。作品一邊是「竹林」的收納盒,一邊是「滿月」的竹編裝置,結合而成一幅充滿詩意的畫面。
4. 環保藝術家彭淑儀:「以垃圾膠袋鐵線點起作品,製作意想不到的全新形態」
以環保藝術形式進行創作的藝術家彭淑儀(Agnes Pang),希望透過是次合作將環保藝術帶給觀眾。以銅花瓶配上蔬果網,瓷器兔仔配上包垃圾膠袋鐵線,在物品所呈現的質感上做出強烈的對比,為這次創作的理念。
面對原材料顏色及數量不足的困難及取捨,是此項目令Agnes覺得最具挑戰性同時滿足之處。創作成品不是以它售賣的價值來判斷,而是其背後的意義。Agnes希望透過這項目,把環保藝術帶給香港及日本觀眾,還可接觸世界各地。
【展覽地圖】
【展覽詳情】
名稱:「Nanboya Upcycle古物藝術展覽」
日期:即日至7月31日
地點:Amaz by Lokianno - AMAZ Gallery(銅鑼灣京士頓街2-4號地下及地庫)
時間:中午12時至晚上9時
費用:免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