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意比器材更重要 混音工程師為演出打造最好聲音︱藝術職場
這次受訪者的職業很特別,大家看舞台演出總會聽到他造出來的聲音,卻不曾看到他的蹤影;他侊似有一雙不一樣的耳朶,比常人聽到更多不同的聲音;他要為劇場每一個喇叭把脈,判斷如何調出最好的音質,以迎合創作人的需要。
若果調酒師為我們開拓了不一樣的味覺,這次介紹的職業卻擴闊我們的聽覺,讓我們聽到更多層次的音域,體驗一個又一個Good Show。
他是舞台的調聲師,正式職稱是「混音工程師」。
文:賴家俊、圖:受訪者提供、香港演藝學院
讀藝術搵唔到食?唔做藝術家可做乜?疫情下多項政策限制,藝術文化產業還有怎麼可做?「藝文格物」欄目【藝術職場系列】,將透過與不同行業的人士訪談,向大家介紹與藝術文化產業有關,而又非藝術家的工作崗位。
為音響器材「照X光」
大家常見演唱會或舞台表演,在場中控制台坐著一堆工作一員,當中一位負責調音工作便是混音工程師。
現職香港演藝學院科藝製作系副主任及高級講師(聲音)的謝金寶(金寶),同時亦是一位混音工程師。自小已著迷音樂,大學又玩音樂,入行年代正值2000年代末,電腦技術開始成熟,讓他成為第一代以更科學方法,透過電子波頻分析音響器材,調控音色的工程師。
「早年大家可能見過工程師在演出前,不斷在收音咪前說一堆單音節來試喇叭調音準,但這個方法很主觀,隨著電腦技術成熟,現在是以電腦分析聲音波頻,來找出要調整的位置。」
金寶表示這種調音方法好比為喇叭「照X光」,更有系統蒐集實驗數據來分析器材,讓工程師可以憑數據判斷做出什麼音色?觀眾會有何反應?其他工程師用這些數據可以做到什麼作品?他表示這個「照X光」過程可以好快上手,最重要是怎樣「判症」,「就好似醫師睇病人X光片,他可從圖像判定這病人有什麼病痛?可以怎樣治療?我們看音響器材的數據,最終目的是根據數據調出適合創作人的音效。」
前台後台衝突與磨合
劇場創作要群體合作,混音工程師如何輔助導演創作?金寶表示要視乎導演個性,「有些導演會計劃好所有野,工程師只是執行者,極少數情況下導演會全權交工程師創作音效」,他笑言自己像一位由老闆交食材讓他烹調的廚師,不習慣要由零做起創作,但只要交他一定材料和要求,便可以運心獨到的做出導演要的音效。
十多年來,金寶多次和本地不同製作人合作,見盡多次後台和前台間的衝突與磨合,更顯得劇場創作是一門合作的藝術。「早前參與一個室內Band Show後台工作,因防疫要求所有演出者必須戴口罩,其中一對表演者要玩一些反叛主題音樂,因此除下口罩,這個行為是符合他們的形象設定,但卻違反了場館要求,最後會場經理決定Cut Show唔俾繼續。」他形容自己是前輩,好明白演出者的感受,倘若他當場參與一錘定音便無彎轉,這次相信對年青人來說是寶貴一課。
五年內多次報演藝才獲取錄
混音工程師要接觸大量昂貴音響,對很多想入行的年青人來說幾乎沒可能在職前接觸這類器材,金寶認為現在器材技術愈來愈進步,價格愈來愈相宜,網上亦有很多高階技術教學,大家可以「平有平用」(用便宜器材),先做好個人Portfolio,待入讀專業學院有平台和資源時才再作實踐也不遲。「我遇過一位韓國學生,家境不算富裕,他用手機錄製他的畢業Project,音質雖然未達商業器材水平,但卻很有創意,可見混音師的能力不應完全受器材限制。」
在演藝學院擔任講師,金寶笑言他當年花了五年時間,一邊工作一邊申請,斷續報考四次才獲學院取錄。「我很早便立志投身與聲音有關的工作,大學時獲派讀建築,課餘千方百計找資助去做演出,但一直都是些零散性的表演,沒有正規跟團的經驗,讓我明白需要更專業的平台訓練。」他笑言自己是迂迴考入學院的過來人,讓他會更關注和他有同樣報考經歷的學生,想看看他們為何有如此毅力,非要考入學院不可?
【謝金寶近年在學院參與的創作】
參與設計新課程迎合市場轉型需求
演藝學院是香港主要栽培混音工程師學府,原來近十年整個行業正迎來結構性轉型,金寶作為業界前線一分子,明白需要新課程以迎合市場最新人才需求。
「學院早年定位為Technical School(技術學院),上一個十年適逢澳門大搞娛樂事業,很多拉斯維加斯式賭場開幕,當時預料整個港澳乃至大中華會朝娛樂型城市發展。當年按傳統百老匯劇院的分工來設計課程,預料市場會有一個崗位統籌整個後台行政,對下會再有多個技術崗位,一個大團隊會有系統、燈光、聲音等分工,聲音會有Sound Designer專門負責,整個課程都是以培訓各範疇專業人才為考慮。」
可是最終社會發展並不如預期,市場反而湧現愈來愈多網上平台、YouTube頻道、網紅團隊,更小型規模運作的製作單位。「市場由大製作朝多個小規模製作單位轉型,更多人可以將自己作品放上網,這些團隊不用太細分工作崗位,一個人做聲音可能要識拍短片,打燈又要識做一些聲效,角色已是Multi Task(多任務)要求,所以我參與了設計新課程並將在下年展開,不再以教一個極專於某領域的後台工作人員為目標,而是希望學生能在聲、影、燈多方面都有一定技術能力。」
金寶補充,近年開始流行Art Tech(藝術科技),有關技術應用於舞台上亦日趨成熟,舞台更依賴燈、聲、電子科技等技術人員產生內容,讓觀眾看到從未見過的東西。
「未來劇場演出會更多嘗試經驗藝術的創作,觀眾未必要理解大故事大篇章,但燈聲帶來的畫面片段,將為他們帶來更耳目一新體驗。」
【延伸閱讀:視藝老師與藝術家身份難切割 願與學生齊學習試新媒介︱藝術職場】
【延伸閱讀:表達藝術治療師懂讀心術? 入行要求低技巧高敏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