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開放裸上身泳 法國曾禁「布堅尼」「自由女性」的身體討論

撰文:梁嘉欣
出版:更新:

哥廷根市近日成為全德國首個開放女性裸上身游泳的城市,允許女性在室內和室外的游泳池都不用穿上上衣游泳,此政策會於五月至八月的週末試行。L'Essentiel指「這個決定會讓這個城市成為性別平等討論的領跑者。」

據DW報導,上年哥廷根市一位跨性別泳客裸露上身,被要求穿上上衣,該泳客當時發起抗議,指其自我辨認為男性,但仍被驅趕,後來甚至被禁止進入泳池。政府希望透過這個政策,推動公眾場所的性別平等待遇。政策引起「有限平等」(”limited equality”) 討論:女性可以裸上身游泳的時間實際上只有週末,措施也只維持幾個月,但男性卻可以在任何時間裸上身游泳、或是到公園日光浴。

官方表明該政策不會涵蓋至平日學校的游泳課。DW報導指德國向來有天體文化:「不論是SPA、療養場所、公園或是湖邊,(德國)市民都以不怯於露出身體以聞名。」據法新社的報導,德國大部分的桑拿都混合性別,也會因衛生原因而要求顧客退去衣物。

天體文化(Freikörperkultur)在德國廣泛被接受,對於當地媒體來說,來自全球的關注比起政策本身更為有趣。本地媒體Göttingen Tagerblad指「這個在德國中央的小城突然登上了全國、甚至是全球的頭條,僅僅是因為這裏的人可以露出胸部游泳!」

法國曾頒「布堅尼」禁令

同樣是在游泳場所,法國就曾頒發「布堅尼」禁令。「布堅尼」(Burqini)是Burqa (波卡罩袍)和Bikini(比堅尼泳衣)的混合詞,指一種只露出臉、手和腳部前端的女性泳衣,其設計符合伊斯蘭教對女性服裝的規定,同時足夠輕便可以游泳,不少穆斯林女性會選擇在泳池或沙灘穿著「布堅尼」。

在2016年,法國康城、尼斯等三十多個沿海城市宣布禁止穿著「布堅尼」。禁令於尼斯發生恐怖攻擊事件後頒布,官方稱是為了保障公眾秩序和國家的世俗主義原則。據BBC報導,曾有警察到沙灘向不同穆斯林女性開有關罰單,並要求她們當場退去「布堅尼」的長袖和頭巾,引發社會熱議。

在同年九月,該禁令被法國最高行政法院推翻,判決指禁令「嚴重且明顯非法地侵犯基本自由」,各個城市隨即收回有關政策。

「男性凝視」和 #解放乳頭 (#FreeTheNipples)

哥廷根市開放女性裸上身游泳引起的主要討論圍繞:為什麼一直以來男性都可以展示上身,但女性不可以呢?為何女性軀體總是被色情化呢?

在女性主義理論中,「男性凝視」(Male Gaze)指以男異性戀者的角度描繪女性,將女性物化以取悅男異性戀者的行為。這個概念最早由英國藝術評論家約翰柏格(John Berger)提出,後由於英國電影評論家蘿拉穆爾維(Laura Mulvey)以「男性凝視」來批評媒體對女性角色的呈現而在女性主義者間流行。「男性凝視」使女性角色處於被動的位置,滿足窺探慾,被指是物化女性的一種方式。在「男性凝視」下,女性的軀體被客體化,僅考慮女性的美感、體態和性吸引力,將人轉為物。

(圖片來源:@FreeTheNipple/ Twitter)

所謂的「男性凝視」並不少見,Instagram和Facebook的社群守則明文寫出禁止毫無遮掩的女性乳頭,但對於男性上驅則沒有相同限制。在2012年,美國女權主義導演妮娜·伊斯科拍攝紀錄片《解放乳頭》(Free the Nipple),講述一群年輕女性走上紐約街頭,通過表演和塗鴉的方式抗議關於女性胸部的法律和社會禁忌。在宣傳過程中,她把紀錄片的預告上載Facebook,但後來被Facebook移除,指影片違反其社群守則。在2014年,一眾名人包括Miley Cyrus、Rihanna和 Chrissy Teigen紛紛在Instagram上載露出乳房的照片抗議,但都快速被平台下架。

性學家Stephen de Wit指:「男性被教導女性的乳房和乳頭是性配件(sexual accessory)......因為它們是被隱藏的,因此它們更『有趣、吸引、蠱惑人心』

「如果女性乳房隨處可見,就不會被色情化,順著這個邏輯它們也不會是非法的。」

掩蓋上驅同樣被禁止?

既然女性的上驅被認為是色情的,那為何法國又曾提出要禁止掩蓋上身的「布堅尼」?當時支持禁令的法國前總理曼紐爾·瓦爾斯表示:「『布堅尼』並不是一種新的泳衣,或是一種新的時尚。『布堅尼』是一種壓迫女性的反社會政治表達。」他又指這種泳衣與法國的價值觀不符。而當時的法國女性權利大臣(Women’s Rights Minister) Laurence Rossignol則宣稱「布堅尼」和波卡罩袍的底層邏輯一致,都是以隱藏女性的身體作為控制她們的手段。

(圖片來源:@AJENews/ Twitter)

此舉在全球引起激烈討論,紐約時報編輯指出同樣掩蓋身體的潛水衣並沒有被禁止,認為「決定女性可以穿什麼,是法國政客的一種父權式宣言,要求國家從壓迫中拯救穆斯林女性」。( French politicians’ paternalistic pronouncements on the republic’s duty to save Muslim women from enslavement — by dictating to them what they can and can’t wear.) 英國穆斯林社會活動家馬吉德·烏斯曼·那瓦則指「布堅尼」本身和禁令都值得被指責,他指「布堅尼」是伊斯蘭教在性別議題上落後的證明,但同時「布堅尼」的禁止也顯示了自由主義正在倒退。國際組織人權觀察稱該禁令與直接禁止女性到沙灘並無二致,形容這是一種基於他人行為(禁令頒布前的尼斯恐怖襲擊)而對穆斯林女性作出的集體懲罰。

學者漢娜·帕帕內克(Hanna Papanek)曾提出穆斯林的罩袍是一種「可移動的分隔」(“Portable Seclusion”),指許多穆斯林女性認為罩袍實質讓她們感到自由,罩袍允許她們離開私密、被分隔的居住環境,同時又不會違反要與陌生男性避免接觸的宗教規例。澳洲「布堅尼」設計師Aheda Zanetti就表示自己的設計是為了讓不想暴露身體的女性有更多選擇——無論她們是基於什麼原因。

那麼女性的軀體該露出還是被掩蓋?什麼算是色情?什麼算是壓迫?這些決定又是由誰作出的呢?

(本文不代表藝文格物立場,香港01亦無法核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