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衝突︱為自由而戰 烏克蘭人付出什麼代價?︱電影介紹

撰文:賴家俊
出版:更新:

俄烏戰爭爆發,戰事在全球引來極大迴響。位於基輔的烏克蘭國家電影中心(Oleksandr Dovzhenko National Centre)(1)昨日於Facebook專頁發文,指員工暫仍留守中心保護烏克蘭電影遺產,並向官方尋求協助,指示於緊急情況下所需採取的相應行動。

近年來,烏克蘭不少電影製作人一直在處理和探索俄羅斯入侵克里米亞和頓巴斯(Donbas)地區後對該國帶來的創傷,這些電影為全球觀眾提供當代烏克蘭人面對烏俄關係的視覺。以下五部烏克蘭的電影,讓大家從烏克蘭電影藝術工作者眼中,看到他們的關注和怎樣看國民如何處理傷痛。

一、、Winter on Fire: Ukraine's Fight for Freedom(2015)

導演:Evgeny Afineevsky

這是一套烏克蘭政府 2014 年決定暫停與歐盟簽署貿易協定,以支持與普京領導的俄羅斯建立更密切關係而引發抗議活動的紀錄片。拍攝團隊跟隨前線的示威者記錄示威實況,他們如何抗議與普京關係密切的前總理亞努科維奇(Viktor Yanukovych)政權;當抗議活動在基輔的 Maidan 廣場擴大到數十萬人時,引來政府軍派員鎮壓,反抗活動最後以亞努科維奇下台結束。電影找到了各種各樣的證人,包括學生、記者、勞工、藝術家和神職人員,他們都為各自以他們視覺為大家重現事件發展經過。

這套電影2015年曾在Netflix上映,中譯名稱為《凜冬烈火:烏克蘭為自由而戰》。

二、Atlantis (2018)

導演: Valentyn Vasyanovych

這是一部幻想式悲情電影,故事設定在 2025 年未來,當時烏克蘭東部的愛國力量終於成功結束了與俄羅斯的長期戰爭。但在這個滿以為圓滿結局的時刻,劇情卻通過一名患有創傷障礙的士兵自述,他在戰爭中失去了家人、家園和生命的真正意義。這部電影涉及自殺、萬人坑場面和生態破壞情節,即使故事迎來了想像中的勝利,這部電影也對戰爭的持久創傷提出有力的沉思。導演Valentyn Vasyanovyh憑此片獲得2018年威尼斯電影節 horizons section最佳影片。

三、Homeward(2019)

導演:Nariman Aliev

這套於2019 年在戛納電影節首映的烏克蘭電影,為當時年僅26歲Nariman Aliev首次執導作品。電影講述父親Mustafa (Akhtem Seitablaev飾)和他的小兒子來到基輔的停屍間,認領因自願參加烏俄邊境戰爭陣亡的長子遺體。

Mustafa的家族源於克里米亞深受壓迫的穆斯林韃靼族少數民族,他認為必須將兒子的屍遺體運回祖籍地安葬。於是開始了穿越烏克蘭公路之旅,沿途他們遇到搶劫、與邊防警衛發生衝突等劇情。烏克蘭的韃靼人在蘇聯時期遭受了難以形容的暴行,隨著2014年克里米亞重新被俄羅斯佔領,他們的土地被沒收,政治組織被取締,再一次面臨新一波迫害浪潮。

四、The Earth Is Blue as an Orange(2020)

導演:Iryna Tsilyk

這套紀錄片探討有關在烏克蘭頓巴斯(Donbas)地區多年戰事中,婦女和兒童生活上的困境。紀錄片講述了一位名叫 Hanna的烏克蘭單身母親和她四個孩子的生活日常,雖然炸彈在他們生活的環境四周落下,但仍然嘗試讓自己的家成為一個充滿生機和輕鬆的避風港。這個家庭每位成員都對電影充滿熱情,他們相信將創傷轉化為藝術,為自己在戰爭時期的生活拍攝成電影,可以此作為保持人性的一種方式,因此接受導演Tsilyk的拍攝邀請。該紀錄片在 2020 年聖丹斯電影節上為 Tsilyk 贏得了世界紀錄片最佳導演獎。

五、Reflection(2021)

導演:Valentyn Vasyanovych

《Reflection》是去年威尼斯電影節最受歡迎的烏克蘭影片之一。導演Valentyn Vasyanovych使用一系列固定的中距離鏡頭,以獨特視覺講述了一名年輕無國界醫生(Roman Lutskiy飾)自願在烏克蘭頓巴斯(Donbas)地區戰區附近照顧傷員的故事,他後來被假扮成是當地人,實際上是俄羅斯派來入侵當地的僱傭兵所俘虜。這位醫生經歷了監禁、折磨、強迫合作後,最終獲得自由並與他的女兒一起回到了基輔,開始其康復過程。

(1)烏克蘭國家電影中心於1994年正式成立,前身是基輔電影沖印廠,現為烏克蘭最大的電影資料館,館藏包括七千部本地及國外的劇情、紀錄及動畫片,更藏有大量烏克蘭電影歷史文獻。

【世界上有不少建於孤島上的著名建築,我們一齊看看這五個著名歐洲孤島建築。】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