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青也移民|文青媽媽邊寫書邊找好地方 孩子在跑她在寫

撰文:杏媽
出版:更新:

故鄉千萬好,杏媽帶一對兒女落腳台北兩年,遠離親人朋友,甘苦自己知道。無四大長老幫手,杏媽最愛的,是去不同的公園「放小孩」。說起公園,在香港時候,杏媽已愛去發掘不同類型的playground,可惜通常來講,市區人多地狹,公園不多,游具也類型單一,為了安全,往往寧願採用低幼級別器具,滑梯矮矮的,攀爬架三五步已到頂。且多塑膠質感,滑梯不滑,一二三下就容易卡住,夏日裡更高溫⋯⋯
文:杏媽 | 原題:泄洪區裏的遊樂場 | 圖片來源:新北市政府高灘地工程管理處

但在台灣的公園裡,常見孩子們在金屬或水磨石滑梯上衝個痛快,又或在許多公園都帶有的沙坑裡玩上一個下午,如今的香港不多見、但這裡公園都有的氹氹轉,也化身各式旋轉器具,多見孩子們圍擁在上面,一圈又一圈,樂此不疲。

幼兒與兒童在成長期,都要發展自己的前額葉,情緒控制與語言的發展都與大腦這一區域息息相關,而各種盪鞦韆、溜滑梯⋯⋯那些飛上飛下的、通過前傾與速度獲得快感的動作,正是在滿足孩子這一發展的需要。因此,一座造型吸引、高大複雜的滑梯,通常成為台北大大小小遊戲場的主要角色。

+2

杏媽的一對仔女最愛的,是大都會公園。從面積、規模和花樣來說,這裡都對從香港都市來到北台灣的杏媽一家構成了不小的「衝擊」。雖然台北和緊鄰的新北市不少地區,都好似香港那般是都市人口稠密區,但台北西部與新北市之間,卻有一條很寬很寬的「河」,更有「河岸」綠地平緩流淌,後來知道,那卻是一條人工的「二重疏洪道」,用來防洪的,只是水景旁又有溼地,又種櫻花,又有跑步路徑與單車徑,捷運與高速路橋半空中跨去,是進入臺北之前的闊大景觀。

+4

孩子們愛去的,是大都會公園裏的熊猴森樂園。公園只有一座主滑梯?不不,這裡有大大小小滑梯31座!有別於一面是攀登梯、一面向滑下的標準滑梯形態,這些滑梯利用的,是路橋向下通向草地和水域的下傾斜坡,反正斜坡也是向下,做成孩子喜歡的滑梯或滑草坡,真是一舉兩得。「熊猴森」據說是台語「真好玩」的意思,但樂園裡的區域也按台灣特有動物區分,有台灣黑熊區、藍鵲區、石虎區⋯⋯作為台灣特有的動物,孩子們在學校裏和街區中不時都能與這些台灣吉祥物一樣的典型動物碰面,生成很大的認同感。現在這些動物又在公園陪伴他們,懷抱著彩虹滑梯——六座顏色各異的水磨石滑梯並排,孩子們好像並排的糖葫蘆那樣一串串滑下來,本來水磨石這種材料,滑溜溜想停也停不住,與那種塑膠制式的游具滑梯簡直天壤之別;也有各種洞洞精巧銜接大小滑梯的群山山洞滑梯;樹幹鋼管滑梯;部落小屋⋯⋯千奇百怪,滑梯間還散落著各種滑索、草繩攀爬網、瀑布滑草場,爬上還是爬下,什麼姿勢,都看孩子自己的發揮。

最有趣是一座出了捷運站,不用走樓梯,就可直接滑到遊樂場裡的悠長滾軸滑梯,屁股坐在橫排一隻隻滾筒上,骨碌碌一滑而下,大人小孩(12歲以上)都可這樣從天而降,落到那個一眼望去幾乎看不完的遊樂場裡,這不但是孩子在發展前額葉啊,大人腦中也會分泌足夠的多巴胺,用速度和快感將鬱悶心情一掃光吧。

(圖片轉載自新北市政府高灘地工程管理處為報道與評論用途。本文不代表藝文格物立場)

鶴咀炮台|港島東南端英軍海防炮台 繼主教山後又一本地歷史遺蹟

香港地勢三面環海、多島多山,足稱世界知名的遠足、登高勝地。鶴咀半島位處香港島東南端,頗受本地遠足愛好者歡迎。沿下山小徑穿過樹到半島西面海邊,我們可見岩石灘上仍矗立着一座堅實的建築,它就是鶴咀炮台(Former Cape D'Aguilar Battery)。
+16

【世界上有不少建於孤島上的著名建築,我們一齊看看這五個著名歐洲孤島建築。】

+5

【意大利隱世教堂內藏多具18世紀驚世大理石雕像,雕像迫真到爆!】

+17

【一齊回顧以擅長繪畫人性孤獨、美國畫壇大師 Edward Hopper的作品!】

+5

【中國電影海報設計殿堂級人物黃海,多個作品成為經典,我們一齊重溫當中佳作!】

+8

【英國畫家 William Hogarth 經典《時髦的婚姻》,六幅畫訴說一個上流不幸婚姻故事!】

+1

【廢墟回憶奈良 Dreamland 清拆前最完整圖輯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