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試策略:廣告公司著重香港經驗|乜都有哲學|連載之四
1971年我回歸香港。
現時大家見工,會透過手提電腦,用屏幕顯示自己做過的「英雄事蹟」、嘔心瀝血的作品。但在1979年,手提電話、手提電腦還未出現。那是一個大家看實物,需要坐下「相睇」的年代。
有無經驗 | 文:吳文芳
我當時帶著數百元加幣回來,打算為自己的前途打一個「小江山」。我就把之前在加拿大的作品裱上硬卡紙,放入一個黑色、兩呎半乘兩呎、有兩吋厚度的巨而扁的文件袋中,去見有可能成為僱主的人。
【延伸閱讀:廣告定律就是沒有定律|吳文芳】
因為文件袋過於笨重,我就只好乘的士往返見工。
在我的記憶中,當時大多數的廣告公司都位於中環。我住在北角,東區走廊還未建成,塞車是必然的經歷。當時的士「起錶」是一蚊四毫,舊式咪錶的「跳聲」特別響,它每跳一下,我的心亦都跟隨它跳一下。我的加幣換成港幣後,就如此跟著的士車廂中「跳」走了。
我以前在加拿大工作的廣告公司不大,來到香港各大廣告公司的門前,「嘩!」印象十分良好。等待面試時,我望著漂亮的接待處,就幻想自己會在這裡開心地工作。我永遠都是一個勇敢而樂觀的人,從不相信會找不到工作,只是在擔心我還可以搭到多少程的士呢。那時候,創意總監幾乎全是外籍人士,而寫中文的會稱為中文創作主任。有時候只需面見創意總監,有時候則兩位一齊面見。
【延伸閱讀:撰稿員與乞丐的故事|吳文芳】
有一天我去了一間位於駱克道的公司,一個澳洲創作總監看過我的作品,告訴我,「You are not bad, not bad at all」。我喜出望外,以為成功在望。他喝了口咖啡,慢慢地表示,他不會聘請我,原因是他們需要的是有香港經驗,但「You don’t have, very sorry」。
握手道別之時,我心想,當年你由墨爾本飛來香港前,有香港經驗嗎?從此之後我特別喜歡無經驗而有心去試的年輕男女。而我最後就在用盡「的士錢」前,成功找到一份不需要我有香港經驗的工作。
(本文不代表藝文格物立場)
【延伸閱讀:等待廣告結束的那個年代|吳文芳】
第四集受訪嘉賓:香港著名設計師陳幼堅|陳幼堅由70年代投身廣告及設計行業, 80年代成立設計公司,亦為當時多位巨星設計唱片封套。90年代,首次於日本舉行個人展覽。2000年後,於東京、上海、新加坡等地舉辦展覽。多年來與其團隊榮獲多個本地及國際設計獎項。
香港電台第一台節目《乜都有哲學》,現逢周六晚上10時20分播出。節目由導演兼廣告人吳文芳主持,資深廣告人紀文鳳擔任嘉賓主持,透過來自不同行業的人物專訪、生活小故事,以及淺談廣告構思與創作,讓聽眾重新發現香港人獨有的生活態度與哲學。
吳文芳(Willde Ng)|前導演、前廣告人,近期熱衷寫作。出生於中國福建省晉江縣,1979年加拿大留學回港,三年後加入香港智威湯遜(JWT)擔任美術創作總監,並於1989年晉升執行創意總監,是當時首位華人出任國際4A廣告公司此類職務,任內協助JWT連續四年獲選「年度最佳創意代理商」及兩次摘得香港4A「金帆廣告大獎」。1992年,吳文芳離開JWT,創立「另一影廠」,成為一位知名的廣告導演。影廠更兩度榮獲香港4A「金帆廣告大獎」。2006年,吳文芳創立 thinkingwithoutthinking limited(不假思索有限公司),一間以人為本的企業傳播諮詢公司,為多個項目整理思維、制定策略並實施計劃。曾為香港2007年特首候選人曾蔭權提供連任競選策略諮詢,提出口號「我會做好呢份工!」,令其民望大幅提升24個百分點。吳文芳於2011年9月榮膺《Campaign》雜誌(亞太版)「25年來塑造亞洲創意行業的九位傳奇人物」之一,表彰其卓爾不群的創意才華。因早年周遊列國拍攝電視廣告,吳文芳熱衷旅行與品味異國文化。 2012年起自創獨具一格的「40小時」概念品牌,計劃以旅行專欄、旅遊書、電視節目、社交媒體、實體店等,全方位推廣旅行文化。現於中環開設一人圖書館,希望啟發年輕人在書本中找到生活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