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藤忠雄冬雪春花改造札幌大佛景觀|《往生之間》預載

撰文:賴伯威
出版:更新:

在崇尚「少」 即是 「多」,去蕪存菁的「減法」設計而非「加法」設計的極簡主流下,安藤忠雄在此案讓世人見證了「增」能夠比「減 」更上一層的空間品質;「有」 能夠比 「無 」更上一層的精神意義。

文:賴伯威 |  圖:WillipodiA、蔡承宇

+4

為此我選擇安藤忠雄札幌公墓內的真駒內滝野靈園「頭大佛殿」而非他於愛媛縣的作品「光明寺」納骨塔收錄至《往生之間》。

一尊1500噸重的大佛佛像已在北海道札幌郊區的公墓——真駒內滝野霊園內佇立了15年。公墓主管單位邀請了自學成才的日本建築師安藤忠雄(Tadao Ando)對墓園重新規劃。為了解決佛像與其周邊「空的茫然」,安藤將佛像蓋上布滿15萬株薰衣草的山丘隱藏起來,山丘下形成一個祈禱大廳,重塑15年前就存在的佛像與其所在。

藏在一座緩坡的小山裏

大佛基地是一座緩坡的小山,位於公墓180公頃的土地上,大佛頭頂穿過佛陀山丘中心的圓形天井。走入真駒內滝野靈園,首先會看到一個長方形散發寧靜氛圍的水池,動線也因水池一分為左右兩側。

訪客必須穿過40米長的隧道才能到達13.5米高的大佛腳下。隧道由如折紙形態的混凝土拱門組成,昏暗的光線營造出「子宮狀」的氛圍,而遠端佛陀山丘中央圓形天井的開口自然採光,周圍環繞著折紙形態混凝土牆,空間由開空向下逐漸放大,至隧道盡頭終於見到起點一開始就似見未見的大佛佛像,由下而上仰視佛像的莊嚴與天光的靜謐,在此靜謐中感覺大佛的巨大莊嚴與自己的渺小,個人生死也只是宇宙須庾之間的微塵。

也許是大佛早已深植世人心裡的熟悉形象,對比建築隱喻的抽象,對大部份的人來說更容易接受。似見未見、見與不見的共存激發了人心中對大佛全貌「補完」的想像力。人們只會看到大佛的頭部被佛陀山丘所包圍,安藤稱這個想法是佛陀山上的「頂出佛」。

植被為大佛提供了四季分明的背景,從春季的綠變為夏季的紫,最終變為冬季的白。

佛頭(Atama Daibutsu)在一年四季的不同時刻都與周圍的景觀完美地融為一體,駒內滝野霊園似見未見的新象徵。

(原題:看不見的大佛.看得見的想像。本文將收錄在《往生之間》。文章原載Willipodia專頁,不代表藝文格物立場)

作者簡介|賴伯威,畢業於美國哈佛大學建築研究所,台灣註冊建築師,曾任交通大學建築研究所兼任助理教授。賴伯威建築師事務所負責人,WillipodiA都市研究團隊發起人。於2019年獲頒台灣建築學會青年優秀建築師。從事建築與都市設計行業十多年,工作旅居美國波士頓、中國北京、上海、日本東京、新加坡,目前常駐台北。《重生之路》為三本著作計劃的第二本,第一本《寄生之廟》已於2017年出版,第三本《往生之間》預計於2021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