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形俠醫化身唐卡主角 宗教畫融合西方潮流文化│喜馬拉雅藝術

撰文:呂一行
出版:更新:

喜馬拉雅山一向充滿神秘感覺,帶著濃厚宗教色彩,甚至有科幻小說描寫成曾有外星人登陸,吸引不少好奇心強的旅遊者探秘。疫情期間不少人困在香港,不過原來本港也有一所專門展示喜馬拉雅藝術品的藝廊,兼容傳統與當代風格。想不到在神秘的藝術國度中,變形俠醫也化身成唐卡的主角。
文:呂一行
攝:呂一行、受訪者提供

今年是藝廊Rossi & Rossi成立35周年,最近在上環荷李活道上開設本港第二所藝廊。創始人Anna Maria Rossi和喜馬拉雅藝術於七十年代結緣。1971年,Anna踏上她首次歐亞自駕旅行,途徑希臘、土耳其、敘利亞、伊拉克,最終到達印度。幾年後,兒子Fabio也加入泛亞之旅,足迹遍佈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和西藏。1975年,兩人首次踏足香港,「登陸」荷李活道。

喜馬拉雅山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山脈,分布於青藏高原南緣,處於西藏與巴基斯坦、印度、尼泊爾、不丹等國邊境上,山脈名字源於梵文,意為「雪的居所」,藏民稱「雪山」。在喜馬拉雅地區遊歷多年,兩人在這藝術領域積澱深厚的知識。他們在1985年起在倫敦、香港先後成立藝廊,一直致力於喜馬拉雅古典藝術發展,定期舉辦主題展覽。1996年曾設置有關西藏藏經版的主題展《早期西藏藏經版:十二至十五世紀》,展示藏傳佛教中藏經版的高超工藝和精緻的藝術表達。兩人又出版發行展覽圖錄,交由知名學者執筆。2004年又舉行另一重量級展覽《來自蒙古的寶藏:札納巴札爾學派的佛教造像》。

藝廊於1985年由Anna Maria Rossi(右)在倫敦創立,兒子Fabio(左)後來加入。(受訪者提供)

以佛像為主的古老藝術

喜馬拉雅藝術是古老的藝術,以佛像為主,緣於喜馬拉雅山脈,主要是西藏,尼泊爾,克什米爾等附近有佛教傳播的地區,在4至5世紀開始興盛,各地區擁有獨特的符號和圖案。區域附近的地方如中國、蒙古、西伯利亞南部、圖瓦、布里亞特共和國和緬甸北部也能找到類似的藝術風格。

藝廊經理Ashley說,藝廊是難得讓傳統和藝術對話的平台。「起初藝廊只是做傳統藝術,2007開年引入當代藝術品。本港較少人認識西藏藝術,所以對當地的當代藝術更為陌生。」她說荷李活道雲集各國古董,正好是藝廊落腳的好地方,令大家認識西藏藝術,創辦人便選擇在這裏開設香港第二所藝廊。

【傳統藝術】

文殊師利菩薩與侍從(圖左) 地區:東部地區西藏 創作年代:18世紀 特色:是常見的佛教人物,被視為有智慧;典型造型是握拿著經書,有些款式會舞劍。這類大乘佛教藝術風格一般未嚴格規定描述菩薩身份,藝術家會自行構思其姿勢。 金剛手菩薩(圖右) 特色:外表很平靜,金冠下黑色的頭髮散落,姿勢放鬆地坐在一個紅色寶座上。
+5

「喜馬拉雅傳統藝術以佛教、宗教為主,不過當代藝術家已跳出這個框框,帶來更多的想像!」在很多人的印象中,西藏、尼泊爾是神秘的國度,流傳著古老的宗教藝術。其實隨著互聯網發達,西方電影等流行文化早已入侵這秘境 ,啟發年輕藝術家在傳統宗教藝術基礎上,注入流行文化概念。

當地人相信,唐卡背後有著神秘的力量,而藝術家繪製期間亦要清心寡慾,保持最佳的靈性狀態。「年輕一輩藝術家在當中放入流行文代元素,也承受不少壓力。不過,他們絕不是亂來的,他們其實本身對傳統藝術有深刻了解。有些藝術家自小跟從父輩學習繪畫唐卡,後來移民後便嘗試從自己的角度,以創意和海外的生活體驗去繪製回應時代的作品。」而他們的作品,亦反映傳統藝術經歷工業化、商業化的轉變。「他們不是挑戰傳統藝術,而是透過解構的方法,去重新理解藝術的傳統與變革,好讓更認識自己的文化。」藝廊目前仍舉行展覽,並設立小型圖書館,和好愛者分享多年積累的學術資源。

【當代作品】

新佛系列:變型變形俠醫(New Buddha Series: The Hulk) 作者:Gade(1971年生於拉薩) 創作年份:2008年 規格:畫布上的混合媒體(147 x 117 cm ) 特色:西方動漫人物進入傳統的世界,似乎沒有太大的違和感。 [New Buddha Series: The Hulk.jpg] (受訪者提供)

隨著西方資訊傳入,不少喜馬拉雅藝術圈的藝術家受到啟發。Tsherin Sherpa是1968年生於加德滿都的西藏藝術家,成長期間深受藏傳佛教傳統精神浸淫,接受過傳統西藏唐卡的培訓。唐卡畫是沉思的工具,旨在通過把佛教神靈和宗教敘事形象化,以幫助修煉者進行冥想。Tsherin Sherpa於1998年移居美國,受到西方當代藝術家關注。他受當地文化影響,創作出西方流行文化的影像與古典佛教肖像相映成趣的作品,令其從嚴格的傳統形式中解放出來。此外,Tsering Nyandak、Gade等也是出色的當代藝術家。兩人的部份作品被一名來自意大利私人收藏家收藏,可見西藏藝術已走向國際。

【延伸閱讀:陳世英「太空金屬」打造雕塑 物質與光影探索「非空間」裡空間

【延伸閱讀:丹青上的墨妙 蘇富比專家如何鑑賞吳冠中、張大千名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