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德里安|紅黃藍與直橫線 格仔畫成影響上世紀藝壇的普世藝術
「荷蘭出產了三位偉大的藝術家⋯⋯第一位是林布蘭,第二位是梵高,第三位是蒙德里安。」——藝術家及策展人 Katherine Dreier
相信大家都會看過蒙德里安(Piet Mondrian)的格仔畫,可能覺得不明所以,或是覺得就是一些裝飾畫。然而是什麼力量驅使這位荷蘭畫家畫出這些格仔畫呢?原來在畫作背後,畫家更有思想或哲學上的追尋。
荷蘭與法國之間的畫壇
皮特・蒙德里安(Piet Mondrian)的父親是一位具美術修養的小學校長,而叔父是職業畫家,他自小就不乏機會接觸到繪畫。早年蒙德里安順理成章讀荷蘭皇家美術學院,接受學院派的寫實風格洗禮。但一如兩世紀相交前後的歐洲藝術家,蒙德里安置身與法國印象派(與點描派)的同時代,亦受荷蘭印象派(Dutch Impressionism)的薰陶。
印象派的正式誕生——莫內:「印象」是日出那一瞬間的真實感受|人與物
身處荷蘭的藝壇,蒙德里安亦受海牙畫派(the Hague School)的暗啞用色傾向影響,他的早期印象派畫作就不如莫內或雷諾瓦用色鮮艷;但到後來他又受到野獸派的啟發,突然作大膽的用色。在摸索與塑造風格的精神歷程之中,我們可以從蒙德里安的畫中看出他繼承了多種當時的藝術思潮。
從立體派轉向抽象化
在一次看過立體派的展覽後,蒙德里安受到極強的衝擊。之後他再來到巴黎這現代藝術之都,結識到畢加索與巴拉克這對立體派共同始創人,決心吸收立體派的教巧,但他卻再加以發展。
立體派的原則——講一個畢加索的秘密:他不畫抽象畫的|人與物
兩幅《有薑汁壺的靜物畫》(Still Life with Gingerpot),是蒙德里安過渡到後來成熟風格的重要作品。兩幅畫所畫的幾乎是一樣的靜物:畫面中心的湖水藍色薑汁壺是主角,桌上擺放着各種水杯等容器,前景是芝士塊與刀。從畫法上來看,第一幅讓人想到塞尚那種「只畫輪廓、不畫細節」的原立體派;第二幅則更接近畢加索的立體派,但蒙德里安將物件畫得更平面化、幾何化,彷彿已經離開了畢加索,走出了自己的路。
蒙德里安的《構成》系列
蒙德里安習慣書寫自己對藝術的想法,例如以下一段:
「藝術高於現實,而與現實沒有直接關係。要想在藝術中接近精神性的層面,就要盡可能少地利用現實,因為現實與精神性相對立。我們在此來到一種抽象的藝術跟前。藝術應該高於現實,否則它對人就沒有價值了。」
後來蒙德里安終於告別了表象/再現式(representational)的畫作。結合平面化的技巧,蒙德里安開始畫他最為人知的一系列作品,當中只用了粗幼不一的直橫線條、矩形色塊,與紅黃藍三原色。
以《紅、黃、藍的構成 II》(Composition II in Red, Blue, and Yellow)為例,佔畫面大部分的紅色,無疑會最先吸引觀者的視線;左下的藍色格子雖然比例上比紅色小得多,但以冷色的特性制衡着大片的紅色;而右下角的細小黃色格子,再次以暖色的特性微妙地維持整幅畫面的平衡。至於線條的粗幼,蒙德里安認為幼線條能更快被觀者的視線辨識。
蒙德里安畫作的奧妙,在於他佈局上不讓任何一個元素過分突出,從顏色特性、位置到大小粗幼比例,都完美達到構圖上的和諧,讓畫作呈現出悅目的和諧感。我們可以想像畫面上的任何一個元素若有變動,例如將紅、黃或藍換成另一顏色,或是改變三原色色塊的比例,都會破壞整個畫面的構成。
二戰期間納粹軍於歐洲肆虐,蒙德里安先是退走倫敦,然後越洋到了紐約。到埗後,他深深被這躍動的城市震撼,從而畫出《紐約市》(New York City)系列。
《紐約市 I》(New York City I)中穿插井字形的矩陣線條,最多的是黃色線,紅色與藍色各有四條;線條之外就只有我們熟悉的白色色塊。線條在各個交匯點互相重叠,織成一個網狀的畫面。具體的畫題賦予了畫作意義,亦主導了觀者對畫面幾何元素的聯想,像俯瞰的紐約的街道或流動的車輛。
要以藝術表現宇宙真理的理念
蒙德里安稱自己的風格為「新造型主義」(neoplasticism),從他的幾何學畫作來看,我們可能會以為他是個信奉理性的人,可是他其實對精神性的哲學有很深的追求。
以上《構成》等系列的幾何學畫作,乍看似是經蒙德里安精準計算的成品,但他不單從不用尺來畫畫,他本人亦否認他的畫是出於「計算」,而應該是一種憑極致的意識(the utmost awareness)畫出的作品。他曾說:
我在平面上構建線條與色彩的組合,從而以最極致的意識去表達普遍的美。大自然(或者說,我所看到的)激發了我的靈感,讓我跟其他畫家一樣,處於一種情緒化的狀態,從而產生了創作的衝動,但我想盡可能地接近真相,並從中抽取出一切,直到我達到事物的基礎(仍然只是一個外部基礎!)⋯⋯我相信,通過用意識而不是用計算構建的水平和垂直線條,在高度的直覺引導之下,使之和諧和有節奏,這些基本的美的形式,必要時輔以其他直接的線條或曲線,有可能成為一件藝術作品,因為它是真實的。
康丁斯基的幾何形狀之中,似乎尚有迹可尋,可看出所畫的事物;蒙德里安則完全放棄了對現實事物的指涉。蒙德里安憑藝術所要追求的,是一種不分種族與文化、共通於全人類的普世宇宙之美。
回顧抽象畫大師——康丁斯基|點、線、面中有抒情 解密抽象藝術的獨特美學
憑着歷久不衰的線條與格子,蒙德里安成為了二十世紀現代藝術的巨人,向他致敬的有普普藝術大師李奇登斯坦(Roy Lichtenstein),與法國名時裝設計師聖羅蘭(Yves Saint Laurent)。
延伸閱讀——【展覽】YSL把藝術融入時裝 以衣物演繹Piet Mondrian經典名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