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舊照片 誰保留變革中國前後平民最真實面貌

新中國舊照片 誰保留變革中國前後平民最真實面貌
撰文:moom bookshop
出版:更新:
圖片來源:https://moom.cat/l/MSFi80
圖片來源:https://moom.cat/l/MSFi80
圖片來源:https://moom.cat/l/MSFi80
圖片來源:https://moom.cat/l/MSFi80
圖片來源:https://moom.cat/l/MSFi80
+6
《布列松在中國:1948-1949/1958》是亨利.卡蒂埃.布列松(Henri Cartier-Bresson)在其報導攝影生涯中非常獨特且重要之集結,也是他中國相關作品的首度研究與專題展出。1948-49年,布列松在中國停留了十個月,期間在《生活》(Life)、《巴黎競賽》(Paris Match)等雜誌發表了多幀中國所見所聞之影像。雖然時值國共內戰時期,但在這些影像中不見戰爭的煙硝,反而突顯大時代下的人間煙火,這系列照片也成為報導攝影史上最好的作品之一。1958年他在中國官方人員的全程陪同下,看見了大躍進、人民公社等的改革興起,攝取了看似繁榮的空中樓閣,此時的布列松已是公認的報導攝影巨擘。
臺北市立美術館

《Henri Cartier-Bresson: China 1948-1949, 1958》一書作為亞洲近代歷史發展脈絡的客觀紀錄,並完整串連與之相關的保存文件:包含法國紀實攝影家亨利.卡蒂埃.布列松 (Henri Cartier-Bresson) 所書寫的標題與文字、聯絡資料和大量信件,以及過去分別發表於美國和歐洲雜誌上的珍貴圖像。⠀

文:moom bookshop | 圖:《Henri Cartier-Bresson: China 1948-1949, 1958》

書中多數照片為布列松生涯最具標誌性的作品,而他對於被攝民眾所懷有的共感,和身為見證者的責任,皆是構成畫面的不可或缺要素。這些影像更扮演著彼時西方理解中國政治事件的關鍵橋樑。⠀

+11

尋書地圖——

moom bookshop 進口攝影書專門書店

【自moom bookshop授權轉載,標題為編輯撰寫。圖片來源

布列松生平——

攝影師亨利.卡蒂耶-布列松(Henri Cartier-Bresson)1908年生於法國,其攝影風格受到早年的繪畫訓練、以及成長歷程中超現實主義風格興起的影響,拍攝時特別注重人物神情與整體構圖,形塑強烈的個人風格。布列松自1930年代起從事攝影,曾經拍攝的代表作品包含1930年代西班牙大選及英國喬治六世登基加冕典禮等。1947年與好友創立紀實攝影的指標­­—馬格蘭攝影通訊社(Magnum Photos),1948年更在印度因緣際會拍下甘地(Ghandi)遇刺前的最後身影與葬禮,隨後布列松兩度造訪中國大陸,拍攝中國政權更迭的紀實影像。他的一系列具有歷史意義、見證時代的攝影作品,奠定了他重要之報導攝影大師地位。

1948年布列松受到當時全球單期發行量超過五百萬本的美國《生活》(Life)雜誌委託,進入中國拍攝記錄政權即將易主的關鍵時刻。1948年12月3日布列松初抵已遭人民解放軍包圍的北平1,隨著圍城情勢日益險峻而在12月15日離開、轉往上海。在北平不足半月的日子裡,布列松共拍攝了26捲底片、超過900張的照片,這一系列照片隨後在《生活》雜誌1949年首刊號以〈北平的最後一眼〉為名刊登專題,在國際間廣為流傳。離開北平的布列松,隨後輾轉行經上海、杭州、南京、香港等城市,在九個月之內見證了上海金圓券風暴、國共兩黨南京協商破裂後國民政府自南京撤退、解放軍進駐南京等歷史事件,並用他的鏡頭捕捉時代巨輪下的軌跡。

1958年,念念不忘中國的布列松再訪北京與上海。時逢共產黨「大躍進」發起之時,布列松見到的中國已與十年前氛圍大大不同。在中共當局的安排陪同之下,布列松側拍了如建國慶祝遊行、學生參與挖建游泳池等畫面。這系列照片向國際展現了中國歷經政權更迭的不同面貌,引起國際關注。面對劇變的時代,鏡頭下掌握複雜的人物與社會情境,動盪不安,但畫面仍維持一貫的嚴謹構圖;系列紀實照片相互獨立,展現布列松著名的「反紀錄式」的攝影特色(anti-documentary style),冷靜而中性地捕捉歷史瞬間的人物形色。

(來源:臺北市立美術館)

正在加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