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香港唯一神秘張飛廟 從香港非遺廟群細說傳承、義氣與人情味

撰文:何國龍
出版:更新:

【張飛廟/張飛誕/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三國演義在流行文化的渲染下是不同年代的朋友都耳熟能詳的故事,相信大家身邊總有三國迷,最熟悉的定必是劉關張三兄弟,其中關羽是勇氣、義氣、謀略的代表,向來深受喜愛,香港有數座大大小小的關帝廟,但原來,本地亦有劉備廟及張飛廟,坐落於筲箕灣愛秩序村,更是香港獨有的、唯一的。

位於筲箕灣愛秩序村4227號地段,由7座廟宇組成的大型廟群(攝影:周令知)
攝影:周令知

農曆12月19日是張飛的誕辰(今年為西曆1月18日),現時張飛誕已被列入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項目,每年的這個時候,位於筲箕灣愛秩序村4227號地段的張飛廟都會舉行一系列大型的賀誕活動,屆時醒獅隊將會於早上由譚公廟出發,一路巡遊至張飛廟,然後派發靈符以及舉行萬眾期待的抽炮項目,這是由張飛廟蔓延開去的公開活動,公眾及信眾有幸抽到可以供奉一年,花炮代表著張飛的分身有保佑作用。藉着張飛誕即將到來,我們有幸一探張飛廟的近況,尋幽探秘沐浴在清幽的世外境地,走進筲箕灣這個由7座廟宇組成的大型廟群,最早出現在現址的是於1970年興建的福德祠,還有極為宏偉的香港最高財神像,來深入了解張飛誕這個到底是傳統還是陌生的節慶活動,背後承載着很多不為人知的神秘故事以及文化傳承。

現時張飛誕已被列入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項目(攝影:周令知)
現時張飛誕已被列入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項目(攝影:周令知)

張飛廟本身充滿着神秘故事,例如廟前的一對對聯,其上聯竟是劉備降身親手提的,及後指定凡人對上對聯為其賦予意義。張飛廟的故事源於一位本地水上人漁民鄭興,也就是張飛廟、劉備廟的建廟人、筲箕灣南安坊坊眾會前主席,其弟弟鄭寶義在1981年突然患上怪病,經過入院求助甚至到處尋訪高人不果,一直未能解決。

張飛廟(攝影:周令知)

後來鄭興想起其實自己所居住的筲箕灣早已有神廟,正是最初廟群內的福德祠、洪聖廟、觀音廟、及關帝廟,適逢弟弟的生辰正是觀音寶誕,就在寶誕當天帶着弟弟去拜觀音大士,怎料在廟內弟弟突然發威,鄭興以為怪病發作,弟弟移步到關帝廟前打座,一問之下原來竟是張飛降身。張飛知道兄弟有求,亦能保佑弟弟康復,條件則是幫助張飛「坐起」(意思是為其建廟),鄭興為報答張飛大德,將生財工具船艇出售,賣船建廟,並希望選址筲箕灣廟群,不過負責管理廟群的筲箕灣南安坊坊眾會,並不貿然同意在廟群範圍內興建張飛廟,在一次會議之上,張飛突然降身希望眾人協助,最後在關帝廟旁邊的小山丘覓得空間建廟。廟建成之後張飛再次降臨,並表示欣賞這兩兄弟的義氣及膽識,後來再提出一個要求,由於他們劉關張十分重視手足情,在廟群內先有關帝廟、後有張飛廟,又怎少得大哥劉備,這正是後來1993年劉備廟落成的由來,最後在2022年再增設猴王殿,現時廟群一共有7座廟宇。

現時管理張飛廟及廟群的,是鄭興的女兒、第二代傳人鄭詩泳(Mandy)以及其母親鄭冼惠珍女士(攝影:周令知)

現時管理張飛廟及廟群的,是鄭興的女兒、第二代傳人鄭詩泳(Mandy)以及其母親鄭冼惠珍女士,Mandy指出,其父管理張飛廟及廟群30多年,在筲箕灣及漁民界有一定的名望及地位,以往會定期舉辦活動,例如國慶會舉行大型巡遊,但真正令他聲名大噪、開始受到各界注意的是,在離世前幾年寫了一本名為《香港漁民辛酸史》的著作,推出之後受到很多學者、文化界人士關注,並前來廟宇拜訪,得知一位並沒有讀過很多書的小漁民也能夠以第一身的角度去記述一段歷史,將漁民文化、宗教文化、廟宇文化互相結合。「這間廟已不是一個拜神的地方,有些人會上來學功夫、學習龍虎舞獅,甚至是一些漁民飲食的工作坊,我們希望將它打造成為一個很舒服的地方,無論你信不信宗教,皆可以上來感受一下大自然和寧靜的氣息,慢慢地吸引到一些遊客到訪。」

+5

雖然透過網絡的力量,愈來愈多人得知道廟群的存在,但是本來會到廟宇參拜的信眾卻有所減少。「我們熟悉的街坊、信眾,有的移民,有的搬遷,有的年邁甚或離世,我相信任何傳統文化都面臨這個問題,如何去保持這個凝聚力去傳承節日文化,正是我們的挑戰,所以我們希望這裡變得多元化,不同界別或背景的人士都能夠參與其中。」

關帝廟(攝影:周令知)
劉備廟(攝影:周令知)
+1

大家定必聽過甚或參與過拜觀音、拜關帝,相信大家會十分好奇前來拜張飛及劉備的信眾通常是求什麼?「關羽的認知度在大眾心目中一定是最高的,但自從張飛廟落成之後,我們發現拜張飛爺爺的人氣並不輸關羽,甚至曾經出現『排隊看診』的現象。因為當時叔叔還可以被附身,張飛爺爺現身時可以幫人驅鬼治病。但普遍來說,拜劉備或張飛的信眾都並非比較特定的人,例如考試的學生、執筆工作的會拜劉備,劉備廟旁邊亦有諸葛亮神像;如果是生意上的合作夥伴,則會同時拜祭劉關張三兄弟。由於這個廟群有7座廟宇,好比一間醫院、一間補習社,有不同的專科門診,或有教授各種科目,我認為這是廟群的最大特色,而且香港也很難見到這種規模的廟群。」

廟內舉行的工作坊,如漁民文化禮儀等由鄭女士操刀(攝影:周令知)

作為二代傳承人,雖然Mandy自少已跟隨父親處理廟宇的大小事務,但數十年來經歷着時代變遷,信眾的需求和背景也已經不同,廟宇正面臨不少困難。一問之下,發現Mandy原來是修讀西方藝術的,剛好進行採訪之時, 她正在為大財神像翻新上色,廟內的工作都由兩母女親力親為。「經營這種規模的廟群是需要很多時間以及營運成本的,我們一年中的主要工作都在修繕,即使我們不舉行任何節目活動,每年都要花費數十萬,但困難時期才正正體現出人情味,得到很多義工鼎力幫忙。此外,要能夠自給自足、穩定營運便不能只靠信眾的捐助,我們嘗試在廟內設立售賣部,有別於一般的廟宇這裏會有工作坊,會教龍虎舞獅、文化禮儀等等,剛好我們都認識這些師傅,可以好好運用起來。但經營方法又與上一代有所不同,所以管理上的最大問題就是兩代人如何去磨合。」

廟內有大大小小各式各樣的觀音形成一座觀音山(攝影:周令知)

廟群每年有很多例行節日活動,其中最為複雜的是盂蘭節, Mandy指出:「盂蘭節是父親希望我們能夠堅持舉行下去的,因為有着極其重要的意義,現時會拜祭的人減卻,如果別人不做,我們也不做,在另一個世界的先人便沒有人拜祭。」聽罷唏噓,在世的會堅持傳統的人只會愈來愈少,但前往另一個世界的卻愈來愈多。「好像以前每一個地區都會有香燭店舖,現時都很難見到,因為以往漁民出海定必要做海祭,他們的工作危險程度特別高,精神就寄托在拜神之上,但時移世易,現時人們已經沒有拜祭的實際需求。」
最後Mandy道出一個令人感觸良多的分享,廟內有大大小小各式各樣的觀音,原來是以前的人們在家拜祭時請來的,後來可能因為搬屋,又或者是不再信奉,會將觀音寄托到廟宇形成一座小小的觀音山。廟內還有一些先人神位,同樣是被人寄托到來的。「有些人可能不再迷信,認為這些傳統習俗是麻煩的,便希望用錢解決讓自己心安理得,其實這些委託我們是不想接受的,因為中國傳統習俗祖先一直保佑着後人,後人則拜祭祖先、慎終追遠,但是他們已經捨棄了這些神位,我們只能勉為其難地幫忙,這甚至說不上是一個好的功德。」張飛廟記載著的除了是一段神奇故事,也譜寫出一段關於義氣、人情味的精神,由張飛降身,到鄭興兄弟,以至是今天的二代傳人,都在默默地各施各法以助人為任。

鄭冼惠珍女士(攝影:周令知)

2024年張飛寶誕活動花絮:

張飛寶誕活動(圖片來源:筲箕灣南安坊坊眾會)
+2

張飛寶誕42周年慶典

公眾賀誕活動,包括道教科儀儀式、獅隊賀誕巡遊
日期: 2025年1月18日
舉行地點:筲箕灣亞公岩譚公廟
時間:上午10時正,上午10時45分起步前往張飛廟
典禮儀式:觀音廟金童玉女開光,卜杯問炮及派發平安張飛符

【了解更多香港非遺傳統】
大士王紙紮展示近失傳鎧甲技藝夏中建:再不保育就沒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