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介|於香港重光八十週年 回看1941年日軍入侵香港的十八天戰鬥
2025年是別具意義的一年,尤其是經歷過日佔三年零八個月苦難歲月的老一輩香港人,因為這一年是香港重光八十週年的重要日子。他們是幸運地逃出「鬼門關」的一群,既沒有在日軍入侵香港期間遇害,也捱過了超過三年充滿飢餓和恐懼的生活。回過頭來,我們實在有必要重新檢視這段歷史,特別是日軍入侵香港的十八天戰鬥的清晰過程。過往基於史料的限制,意識形態產生的偏見,我們對於1941年這場香港戰役的認知,可以說是相當模糊,甚至充滿著各種不同的偏見。
文:鄒傳仁|原題:《孤獨前哨:再論一九四一年香港戰役》
名稱:孤獨前哨:再論一九四一年香港戰役
作者:鄺智文 蔡耀倫
出版社: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
如何重新審視這場戰役?由香港浸會大學歷史系鄺智文博士以及協恩中學歷史科科主蔡耀倫老師合著的《孤獨前哨:再論一九四一年香港戰役》,就嘗試回應這個大哉問。「孤獨前哨」四個字,似曾相識。不少人都將《孤獨前哨:再論一九四一年香港戰役》理解為兩位作者約十年前的舊作《孤獨前哨:太平洋戰爭中的香港戰役》的重印或者小修補。
可是,從新版副題「再論一九四一年香港戰役」,可以想見新舊版之間絕不是簡單的修訂,而是作為一本新書呈現給讀者面世。本書精彩之處,不僅提出新觀點,而且這些新觀點甚至是「打倒昨日的我」,推翻了舊版原有的觀點。單就這一點,足見兩位作者治學研究的嚴謹與認真。
新版很大程度上得力於新史料的發現與應用,當中既有英文史料,也有日文史料。通過對《1941年防衛計劃》的發現與解讀,讓兩位作者對駐港英軍的防衛計劃,有了更為清晰和完整的認識。此外,除了上述《防衛計劃》外,尚有加拿大軍的作戰紀錄、英軍砲兵及其他輔助部隊的資料、日軍步兵部隊以外的聯隊史和紀錄,以及各種回憶史料等。這些資料填補了以往的空白,或修改了過往的結論。
據兩位作者所言,他們在寫作舊版的時候,沒有多大注意地理因素,只以平面角度解釋兩軍佈防以及戰鬥的狀況。隨著「香港戰役空間史研究計劃」的開展,他們對戰事期間各個主要戰場和不少軍事遺蹟均進行了實地考察,並與香港理工大學團隊合作以地理空間科技重探部分地段。這些進展使他們對香港的地形有更深入的認識,並發現以往對部分戰場地形瞭解不足,以致描述不着邊際。
此外,以往他們較為看重步兵在整場戰役所發揮的作用,於是主要參考各個步兵單位的作戰紀錄,卻忽略了兩軍砲兵的戰鬥過程。近年,他們搜集了不少雙方砲兵部隊的資料,使他們可以重新理解整場戰役的作戰和戰術問題,特別是日軍如何利用自身的砲兵優勢,成功壓倒守軍的過程。
《孤獨前哨:再論一九四一年香港戰役》絕對不是舊版的修訂,而是一部運用新史料、採用新角度、提出新觀點的嶄新作品,希望瞭解1941年末這場影響香港非常深遠的戰役的讀者,絕對不能錯過。
(圖片及標題為編輯所擬,本文不代表藝文格物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