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鏡代理引入設計師品牌 從細節中看靈魂

撰文:黃沛鵬 麥婉婷
出版:更新:

有生產的工廠,有零售的商店,在眼鏡行業中,還有另一重要角色,就是代理商,我們能在市面上接觸到來自世界各地各式各樣的眼鏡,全賴他們獨到眼光與靈敏觸覺,還有掌握消費者對眼鏡的追求,從而把最新鮮熱辣的眼鏡產品,帶到我們面前。
攝影:潘思穎、陳嘉元

Chang's Optical所代理的多是設計師眼鏡品牌,創意和手工佔有重要位置。

從事眼鏡業18年的梁思遠(Andy),一直以來跟設計師品牌結下不解之緣,初入行時負責推銷Theo和l.a.Eyeworks,及後轉到大師級品牌Alain Mikli工作,現在來到Chang's Optical,公司旗下包括Dita、Thom Browne、ic! berlin等著名品牌。不論是中環、銅鑼灣或尖沙咀的高級店舖,還是街坊舊區的小店,都不難發現設計師品牌眼鏡的蹤影,Andy表示現在本地市場對設計師品牌的接受程度已大增,「1990年代仍是時裝品牌帶領眼鏡潮流,設計師品牌只屬少數,顧客對眼鏡設計不大了解,所以主力售賣設計師品牌的眼鏡店屈指可數。」

他指當時推銷頗困難,要逐間店舖叩門。「幸好Theo和l.a.Eyeworks設計較特別,有別於傳統眼鏡的簡單款式,所以吸引到不少年輕人。」來到Alain Mikli後,工作變得容易,「Alain Mikli是全球知名的眼鏡設計師,人們未見其產品已聞其名。」

Andy從事眼鏡工作十多年,親身經歷設計師品牌在香港興起。

不需要logo也知道名貴

曾到台灣Alain Mikli工作,及後回流香港Chang's Optical,從德國品牌ic! berlin做起,「香港是國際大都會,眼鏡市場相比台灣成熟,接受能力也較高。」眼鏡設計的風氣在香港成形。「現在消費者對眼鏡結構知識比從前豐富,懂得欣賞一副造工複雜的眼鏡,是怎樣做出來。」他說即使是相近款式設計,人們也懂得分辨好壞,「雖然消費者仍然是處於名氣為先的階段,但他們都明白到設計的重要性。一個優良的設計師品牌,自然有其設計signature在內,而不需要logo顯示已得知這是一副名貴眼鏡。」

事實上,抄襲翻版是不少行業的大敵,眼鏡也不例外,不過Andy認為這對設計師品牌影響不算太大,「只管抄襲形態,卻永遠沒法抄襲到神髓。」

Dita是Andy極為欣賞的設計師品牌,其繁複精密的工序連行內人也為之驚訝。

面對世界各地海量般的眼鏡品牌,作為代理商當然眼花繚亂,Andy指他揀選品牌的首要條件是靈魂,「要看設計師是否用心去做自己品牌,如有的話,定會找到他跟其他品牌不同之處,即是別人沒法抄襲的。以美國品牌Dita為例,我初接觸他們時知名度不如現在般高,雖然香港有代理,但很快便退出市場,未能成功。我看到Dita放了很多複雜結構和造工在鏡架中,而行內人看到都說只有傻子才會這樣做眼鏡,因為當中牽涉到太多模具和手工,所投資時間和金錢亦不菲,我對這品牌極之欣賞,於是主動聯絡把這品牌重新帶到香港。」

看到Dita現在經常斷貨,可見Andy當初選擇是正確,今年Andy再引進德國Onono、意大利Hapter等品牌到港,前者是ic! berlin設計師Ralph Anderl創立,後者則是以創新物料取勝,「Hapter將布料混在鏡架材料中,他們致力研究材料與科技的可能性,正是我所說的品牌靈魂。」

從Andy過往工作經驗,設計師品牌發展大有不同,「20年前香港市場的設計師品牌不到50個,現在則逾五百個,由粥多僧少變成僧多粥少,競爭愈來愈大。以前Alain Mikli獨大,當年新品牌經過20年發展已發光發亮,加上新冒起的,零售商和消費者對眼鏡認識加深,要求相對地提高。」再加上鏡片發展一日千里,造就了高級設計師品牌發展,「當中香港人近視特別多,加上老花年輕化,一對好鏡片並不便宜,假如花錢買下靚鏡片,順理成章想買好鏡架。」

你想看更多精彩的深度文章嗎?請購買今期《香港01》周報,或點擊此處:成為我們的訂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