驍勇善戰的董卓 為何被史書寫成肚滿腸肥的胖子

撰文:李嘉譽
出版:更新:

由福田雄一執導的電影《新解釋.三國志》,上星期釋出了完整的人物造型照,其中渡邊直美飾演的豐滿版貂蟬,更是引起全城熱話!其實在悠長的三國文化之中,也有一位公認的胖子。他肚滿腸肥、不事生產的形象,一直深入民心。

由福田雄一執導的電影《新解釋.三國志》,上星期釋出了完整的人物造型照。岩田剛典及渡邊直美分別飾演男女主角趙雲及貂蟬。(映画『新解釈・三國志』製作委員会)

然而,這一切都純屬誤解。翻查史書,他非但不是「死胖子」,更有可能是個肌肉發達、英明神武的壯士。這位被委屈了過千年的受害者,究竟是誰⋯⋯

策馬騎射 智勇雙全

這個人就是董卓。不論是光榮《三國志》抑或《真三國無雙》,董卓都被描繪成一個如山峰般大的肥漢。而羅貫中的《三國演義》,亦明確載有一句「卓胖大不耐久坐」。那麼真實的董卓,又是作何模樣呢?

董卓(?—192年),字仲穎,陝西臨洮人。他二十歲左右從軍,後被涼州刺史成就徵辟為從事,專責巡守邊塞。按《後漢書.董卓列傳》記載:「卓膂力過人,雙帶兩鞬,左右馳射」。「鞬」乃身上藏弓之處,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董卓天生神力,能夠在馬上左右開弓。其勇猛形象,由此可見一斑。

在光榮出版的《三國志》系列中,董卓可謂一代胖過一代。(光榮特庫摩)

他在擔任從事期間,便曾率兵擊破羌胡,斬殺近千人。公元167年,董卓升為中郎將張奐的軍司馬,與另一司馬尹端合作,打敗了侵擾關中的東羌、先零羌五六千騎,再立戰功。黃巾起義時,董卓因兵敗被免官,但翌年西邊涼州的戰事,又給予了他東山再起的機會。

當時漢軍兵分六路,征討割據金城的韓遂軍團。其中五路皆吃敗仗,只有董卓這支兵馬能夠全身而退。後來亦是在他與左將軍皇甫窩的配合底下,擊退了韓遂、馬騰等一眾羌軍,途中還發生了一段插曲。他曾於望垣縣北遭數萬羌軍所圍。眼見糧草將盡,他先假裝在渭水上築堤捕魚,暗中從堤下撤退。待敵軍察覺時,再決堤阻擋追兵,最終成功逃離險境。

有勇有謀,還要經常策馬上陣,實在很難想像他是一個連走路都有困難的胖子。

在《真・三國無雙》之中,董卓更加是一臉意氣風發的暴發戶形象。(光榮特庫摩)

卓素肥,膏流浸地

當然,董卓並非全然沒有變胖的可能。眾所周知,董卓在進兵洛陽之後,廢除了少帝並改立陳留王劉協為獻帝。其時他大權在握、生活糜爛,的確有機會發福。《後漢書.董卓列傳》便寫道,他放縱士兵擄掠財物,「又姦亂公主,妻略宮人」。

但值得注意的是,董卓改立獻帝時乃公元189年,三年後他便死在了呂布手上。期間還因為遭到「反董聯盟」以及黃巾餘黨的脅迫,而火燒洛陽、遷都長安。他究竟能夠吃胖多少,實在存疑。假若他真的是在短時間內急速變胖,似乎亦是屬於病理性變胖,與後世眼中那個意氣風發、左擁右抱的暴發戶形象也不相符。

那麼是誰讓肥胖成為了董卓的最大特徵?答案是「建安七子」中的王粲。熟悉三國文化的朋友,大底都會聽過「董卓點燈」的故事。而這個故事的出處,便是王粲所著的《英雄紀》。《英雄紀》又名《漢末英雄紀》,全文佚失已久。其中有關三國群豪的內容,部份被收錄至裴松之的《三國志注》。按《英雄紀》敘述,董卓死後,他身上的肥膏流滿一地,有守屍的官吏忽發奇想,將火炬置於其肚臍中央,當油燈點燃。結果竟然一連燒了好幾天,光亮程度如同白晝。這個故事在《後漢書》中亦有提及:

「卓素肥,膏流浸地,草為之丹。守尸吏暝以為大炷,置卓臍中以為燈,光明達旦,如是積日。」

以今天的眼光來看,這個故事顯然是有誇大之嫌。但經過多年的口耳相傳之後,董卓的「肥人」形象就再沒有翻身機會。往後千百年間,不論是小說、動漫、電子遊戲,董卓大多只能以胖子的身份示人。很多人都不知道,原來他曾經是一個力能左右開弓的壯士。

當然並非所有流行文化都將董卓描繪成胖子,《火鳳燎原》中的董卓便是一名壯漢。(東立)

歷史是由人所書寫的

至於王粲為何要撰寫那個故事,或許與他的政治立場有關。前文提到,王粲乃「建安七子」中的一員,甚至有「七子之冠冕」的美譽。他得到曹操賞識,曾被其闢舉為丞相掾,賜爵關內侯。魏國建國後,又升為侍中。因此他視曹魏政權為漢室王朝的惟一合法繼承人,對於篡奪漢室的董卓自然是嗤之以鼻。

另一方面,董卓在洛陽城的暴行,亦同樣是有目共睹。除了魚肉百姓,他還在遷都長安時,將洛陽城燒個片甲不留,方圓二百里內幾近無人生還。各方勢力都對他恨之入骨,為了渲染他的暴虐形象,肥胖就是其中一種最佳的描寫手法。

常言道:「歷史是由勝利者所書寫」。對於三國這樣波瀾壯闊的時代,參與書寫及創作的人就更多。結果就在無意之間,塑造了我們今天的一些既有認知。

當眾人都在為渡邊直美的貂蟬而捧腹大笑時,董卓卻可能在旁邊默默流淚啊!

當眾人都在為渡邊直美的貂蟬而捧腹大笑時,董卓卻可能在旁邊默默流淚啊!(映画『新解釈・三國志』製作委員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