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鞍華以外,這五套本土邊緣階層電影不可錯過
香港導演許鞍華剛獲第77屆威尼斯影展頒發金獅終身成就獎,成為首位獲此殊榮華人女導演。許鞍華是八十年代香港新浪潮代表人物之一,《千言萬語》、《女人四十》、《天水圍的日與夜》,四十年來拍攝了不少有關本土弱勢社群和基層生活的電影。其實八十年代,許鞍華作品以外,也有不少導演拍攝有關本土弱勢社群與基層相關的電影,這次便為大家介紹當中五套,讓大家可以在抗疫居家期間重溫這些經典。
1.《何必有我》
1985年由鄭則仕執導和主演的《何必有我》,講述一名叫肥貓(鄭則仕 飾)的智障人士遭遇,鄭則仕憑此片榮獲第5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主角。故事因為票房大收而開拍續集,九十年代由亞視改編為電視劇《肥貓正傳》。
本片講述社工KOKO(鄭文雅)在一次出訪圍村工作期間,遇到與母親雙依為命的智障人士肥貓。肥貓一家家境困苦,他本人又飽受村內惡霸欺負,KOKO建議肥貓一家尋求社署援助,但貓媽卻對政府部門充滿敵意。擺地攤的貓媽經常受到警察驅趕,導致肥貓十分仇視警察。貓媽病逝後,肥貓在一次被惡霸欺負下突然反撲,事件惹來警察到場,最終釀成不可挽回的悲劇。本片揭示弱勢社群在香港的情況,開啟了1980年代中期多套關注本土弱勢社群的先河。
2.《靚妹仔》
1982年由黎大煒執導的《靚妹仔》早前在香港重映,本片是著名電影監制麥當雄離開麗的電視後首部電影,是麥當雄香港寫實電影系列首作。故事以來自破碎家庭問題少女為題材,女主角林碧琪第一次(亦是唯一一次)拍戲便拿下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主角。故事啟發後來《我未成年》(1989)和《微交少女》(2013)等未成年邊緣少女問題電影。
故事講述來自破碎家庭的問題少女碧琪(林碧琪 飾),是學校公認壞學生。他和幾個女同學經常在街閑逛,毫無目標。碧琪有天交了男友Peter仔(麥德和 飾),但很快被她拋棄,在情場和家庭均失意的碧琪,選擇成為舞女,並痴念男友會迷途知返。墮落的她目睹姐妹Irene(溫碧霞 飾)沉淪毒海,並因被男友拋棄而自殺。碧琪最後在友誼和情場的多翻波折後,終隨母親返家。
3.《癲佬正傳》
1986年由爾冬陞首次執導的《癲佬正傳》,是香港極少數探討精神病患問題電影,亦是第六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影片。
故事講述社工徐先生(馮淬帆飾)專門輔導精神病患者,一日他在市場勸退一名精神病患狗仔時,引起路過的專欄作家劉小姐(葉德嫻飾)關注,主動要求加入行列以便蒐集寫作資料。其間劉小姐跟隨徐先生探訪多個精神病患個案,揭露精神病患者在社會真實處境。而本片最讓人印象深刻,是由秦沛飾演的精神病患者血洗幼稚園一幕,是影射1982年發生在元州邨的精神病人李志衡血洗安安幼稚園的真實事件。本片推出時有人批評它影響社會推動精神病患者融入社會的工作,一度被港英政府頒令禁播。
4.《聽不到的說話》
1986年由姜大衛執導的《聽不到的說話》,是以香港聾啞青少年犯罪問題為題材,當中與電影同名主題曲,由呂方主唱的《聽不到的說話》,亦為八十年代經典金曲。
本片講述五人組的聾啞扒手集團,由於受到其他流氓欺負而與他們結怨,加上從事偷竊,最終一人被打死,一人被判入獄七年的悲慘下場。本片對聾竊集團作案方式、作案過程作真實描述,對聾人犯罪心理有細緻描述。主角之一馬斯晨八十年代演出多套弱勢社群電影,飾演聾啞人士的童星樊少皇,現在已是著名武打影星。
5.《貓頭鷹與小飛象》
看了四套比較沉重的電影,小編給大家推介一套格調相對輕鬆的電影。1984年由洪金寶執導的《貓頭鷹與小飛象》,是一套涉及青少年輔導問題的商業電影。
故事講述兩名金盤洗手的大賊貓頭鷹(林子祥)和小飛象(洪金寶),被警員馮淬帆逼去輔導問題青年的故事。這套電影是打星楊紫瓊第一套參演電影,但在片中演的是一位文靜的輔導中心導師。本片是少有商業娛樂片帶出青少年問題的作品,而電影主題曲,由林子祥主唱《誰能明白我》至今亦成為勵志金曲經典。
近幾年,《一念無明》、《金都》、《叔叔》和《幻愛》等電影,都是以香港邊緣群體和本土基層為故事題材而備受好評,或者香港會就這類議題,再掀起一個新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