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芝蓮餐廳疫情下「淪落」做外賣求存?主廚:我不要只服務1%的人
疫情導致眾多米芝蓮餐廳被迫停業,餐廳虧損、面臨倒閉,走下神壇的米芝蓮餐廳開始尋求轉型,這幾顆美麗的星星,既是榮耀也是負擔。
最近,米芝蓮餐廳的日子變得不好過了。
隨着疫情在全球範圍內爆發,各國紛紛出台「限制令」,大量公共場所被迫關閉。而最先受到衝擊的,便是對客流量十分敏感的餐飲行業。
一些食客在INS上聯合發起了一組「永久閉店(#permanentlyclosed)」的TAG。不到2個月,就有超過一千多條倒閉信息被上傳到了INS,其中不少都是米芝蓮餐廳。主打高端市場的米芝蓮餐廳,運營成本原本就居高不下,閉店造成的虧損、客源流失,更是讓損失很快變得難以彌補。
曾被譽為世界第一餐廳的Eleven Madison Park,目前也面臨關門的困境。以前來EMP享用人均消費300美元的美食,必須提前好幾個月才能訂到位子。一場疫情下來,餐廳從曾經的一座難求到現在的門可羅雀,資金的壓力讓餐廳不得不停下來冷靜思考:重新開門的話,還會有人來光顧嗎?
這樣的事例在全球範圍內還有很多,目前,分布於美國、英國、法國、德國等30多個國家的米芝蓮星級餐廳,只剩下27%在營業。
為了自救,許多米芝蓮餐廳開始放下身段,用盡渾身解數,尋找自救的方法。
全球排名第一的餐廳 選擇關門
位於紐約麥迪遜大道的Eleven Madison Park(簡稱「EMP」),是全球最負盛名的米芝蓮三星餐廳之一。主廚Daniel Humm最擅長將法餐與美國在地食材進行融合,讓製作出的食物看起來就像一道道精美的藝術品。憑藉良好的口碑,更是讓餐廳登上了2017年The World's 50 Best Restaurants獎項的榜首。
即使店內只有80個座位,卻常常一座難求。就算3月初,餐廳大堂裏依然人來人往,絡繹不絕。直到「居家令」和禁止餐廳堂食的條例出台,EMP才不得不決定閉店。Daniel遣散了部分員工,剩下的一些人焦慮地等待餐廳恢復營業。只是誰都沒能預料到,這場疫情會持續2個多月,還沒有完全結束的意思。
在接受採訪時,Daniel遺憾地說:
「疫情後,我們很可能會將餐廳徹底關門。」
「不僅要保障進口食材原料的運輸不受影響,還要建立設備更完善的廚房。」
「就算開起來了,曾經具備享用高品質餐食的群體,也不一定還有經濟能力來這裏光顧。而且一些申請到政府補貼的員工,比起出來面對有風險的用餐環境,反而更願意在家呆着。」
「這也意味着重新開業的話,光是招人就要付出更高的人員成本。」
雖然Eleven Madison Park要暫時閉店,但主廚Daniel Humm就想出了一個新穎的主意,重新定義豪華餐飲(按圖了解)↓↓↓
在丹麥,米芝蓮一星餐廳Kadeau Bornholm背後集團Kadeau Restaurant,因為資金周轉困難,不得不申請破產。餐廳經理表示,「關門兩個月,不敢想象我們經歷了怎樣跌宕起伏的噩夢。現在現金流已經見底了,下一步要怎麼走,沒有人知道。」
紐約最知名的米芝蓮二星餐廳Momofuku Ko也面臨相同的難題。因為負擔不起高額的租金,韓裔美籍創始人David Chang不得不關閉旗下的分店Nishi。他親手為餐廳貼上了封條:「親愛的朋友們,我們不得不宣布這個悲傷的消息,Nishi將永久的關閉」。在接受採訪時,David絕望的表示,如果政府再不出面給到幫助,他不確定餐飲行業能在疫情中還生存多久。
不止是餐廳受到重創,不少為餐廳工作的員工都面臨下崗的危機。根據全美餐飲協會的調查數據顯示,整個紐約有75%的餐廳都受到了衝擊。3個月內近300萬餐飲從業者都不得不申請領取失業救濟金。
相當於平均每分鐘,就有2個人在失去工作。
29歲的Kryshana De Herrera,先前在米芝蓮一星法餐廳Bâtard擔任前台。因為疫情導致餐廳關閉,Kryshana也跟着失業了。每天早上醒來,Kryshana都會第一時間打開網頁去查看失業救濟金的申請是否通過。
Kryshana說:「我現有的存款裏只有100美元和幾張支票,未來還要面臨支付每個月1040美元的固定房租。接下去的生活到底要怎麼辦,我感到很沮喪。」
【相關文章:超實用餐廳挑選紅酒白酒指南 教你閱讀酒單 從容與侍酒師交流(按圖預覽)】
米芝蓮放下身段,轉型做外賣 單價最低12歐元
面對生存危機,不少餐廳開始嘗試自救。一些曾經均價很貴的餐廳,為了存活,不得不考慮將食物打折,甚至是屈尊做起了外賣。
Ordermark首席執行官Alex Canter說,「以前在餐廳裏,人們會一邊聊天一邊喝着龍舌蘭,但是現在,我們只提供得起薯片、沙拉和例湯了。還要擔心老顧客們是否還會再光顧。」
這是以前絕對不敢想象的事情。
紐約老牌米芝蓮三星級餐廳Chef's Table at Brooklyn Fare,自2009年開業至今就獲得無數好評。疫情前,吃一頓CTBF的精緻料理,人均要在400美元左右,如今為了活下去,他們不得不開始做外賣。
餐廳主廚推出了單價在22至60美元之間的套餐,以方便運輸的海鮮飯、紅酒牛肉、雞肉為主。他們將這些食物都裝在了環保材質的盒內進行外送。同時,CTBF也是目前紐約唯一一家提供外賣的米芝蓮三星餐廳。面對裝在外賣盒裏的精緻食物,依然有不少食客質疑:我吃的還是米芝蓮食物嗎?
曾經令無數人趨之若鶩的法國老牌米芝蓮餐廳銀塔La Tour d'Argent,也做起了外賣。這家位於巴黎第五區的餐廳,創立於1582年,連國王亨利四世也曾是餐廳的常客。
主廚Yannick Franques在原先菜單的基礎上,開發了法式限定菜單,提供店內招牌長棍麪包和餡餅。他們推出了主打菜「血鴨」的改良版,附上食譜後僅售12歐元。除了主食之外,廚師還推出了下午茶套餐,包括限量小豆蔻咖啡、米布丁、焦糖脆餅等甜食,供居家隔離的當地人進行享用。
在愛爾蘭都柏林的米芝蓮餐廳Liath也進入到了艱難生存的階段。為了節約開支,主廚Damien Grey不得不讓所有員工停職待業。他一個人承擔了所有制作流程的環節:切菜、烹飪、打包,開發均價19歐元的外賣套餐。由於食材新鮮,又比較平價,外賣大受歡迎,預定難度堪比往日。但即使如此,做慣了高端料理的主廚Damien,心有不甘的說到:「這還不是為了活下去,逼不得已。」
要知道,許多知名的米芝蓮餐廳都是開在了人氣火爆的旅遊城市,比如東京、巴黎、倫敦、紐約。以前來這裏吃飯,有一半以上的都是遊客,如今旅遊行業也受到了巨大影響。
未來,不知道還有多少餐廳需要面對轉型。
疫情重新定義了米芝蓮餐廳 不再只提供高價食物
長久以來,米芝蓮指南引導着星級餐廳向着更精緻、更高級的方向發展,在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中,這反而成為了餐廳的致命傷。儘管官方一直強調「給多少顆星星,完全取決於盤中的食物」,但米芝蓮指南對於餐廳環境、服務、氛圍的高標準嚴要求,幾乎是公認事實。
美國雜誌《紐約客》就曾這樣描述米芝蓮星級餐廳的共同點:「隔開的桌子,質地細密的餐巾紙,安靜的音樂,白色的瓷器餐具,精細編排的服務,法國風味的高級美食」。
這樣的標準的確讓星級餐廳成為了高級和品位的代表,但需要付出的代價也是高昂的。
法國大廚Alain Senderens就曾因此飽受困擾——他的三星級餐廳每年都要在服務人員、菜單以及桌布、杯子之類的裝飾品上花36000歐元。一旦遭遇降星,餐廳還需要再付出一筆額外的巨大開支進行改造,因為失去一顆星級,很可能意味着銷售額會下降最高50%。
紐約二星餐廳Del Posto的老闆就曾因為降星,拿出了50萬美元升級餐廳。
而這樣造成的後果是,即便是在平時,米芝蓮餐廳也是很難賺到錢。根據《康奈爾酒店與餐飲管理》的調查,50%的米芝蓮推薦餐廳都是不盈利的。這樣看來,疫情下的米芝蓮餐廳會做起曾經看不上的外賣,也就不足為奇了。
在未來一段時間內,米芝蓮餐廳的日子依然會過得很艱難。
美國國家飯店協會最近針對餐廳恢復營業發佈了指南,要求是,餐廳要將座位數減少至少一半。在這樣的要求下,盈利難於登天。 更何況,即便疫情過去,很多人恐怕也已經不再願意付出昂貴的費用去享受一頓飯了。
不過,從另一個角度看,這次疫情也許恰恰會成為讓米芝蓮走下「神壇」的契機,而越來越多餐廳開始提供性價比更高的食物,也證明了這一點。
前面提到的EMP,就想出了一個新穎的主意:主廚Daniel Humm將餐廳改造成了小賣部式的廚房,與紐約非營利組織Rethink Food合作,為一線工人和無家可歸者提供飲食。他認為,「疫情將會重新定義豪華餐飲」,而對於他自己而言,如果重新開業,意味着「我不再需要只服務於1%的人了。」
疫情確實給餐飲行業帶來了很多改變,米芝蓮或許也需要放下身價,重新調整,才能更順應時代。
相關圖輯︰【魚子醬】食材界中的「勞斯萊斯」 一文睇清10個矜貴秘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