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物利用】換種角度看建築廢料 極簡騎呢雕塑不為環保
撰文:楊文娟
出版:更新:
不斷起樓又拆掉重建的香港,建築廢料多得嚇人,堆填區表示壓力好大,而不顧公德的黑心商更在郊野非法傾倒。
居住於紐約布魯克林的英國藝術家John Beech就嘗試以建築廢料創作雕塑,作品富現代設計的極簡視覺特色。本來想稱讚藝術家此舉實在環保,還想補多一句建築廢料變成藝術品實在是upcycle的典範,但他沒有讓我如願。
不為環保只為藝術
現代人過度生產及過度浪費,建築廢料多,做成藝術品永遠也不是一個解決方法。不過,Beech的確有改造到這些工業物料及滾輪,以鋸切、緊固、旋轉、壓制和浸漬的方法,將之變為一個個單色的抽像雕塑。此舉轉化工業物料的用處,賦予工業廢料藝術的意涵,就算其本意未必在於解決環保問題,無疑可令人反思高雅藝術的傳統操作。最低廉的材料,同樣適用於藝術創作。至於是否upcycle,就見人見智,但顯然不是藝術家關心的重點。
騎騎呢呢的非實用魅力
單色的抽象雕塑,的確有極簡主義所追求的特色,不過對於極簡主義所追求的單調實用功能,就是藝術家另一個下註腳的地方。Beech刻意將作品變得「騎騎呢呢」,讓本來仍可回收再用的工業物料變得用處不明。例如,為櫃子安裝高低不一的滑輪,變成比「三眼仔」更奇怪的雕塑;在鐵柱上安裝不同大小的滑輪,猶如悶出許多磨菇;把木板塗上單色展示,木板背後隱藏門把。實用和抽象的操作混為一體,保留了作品不同詮釋的空間,顛倒極簡主義極致化的審美判斷,也不落入任何既定的藝術框架。或許,無用處的藝術品都是一種用處。
Beech讀建築系出身,作品承傳了建築的概念,強調藝術的有機性,他不事先想定最後的成果,讓藝術品隨性地走出自己的樣子。平凡的物料,在他手上,展現一種神秘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