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親子讀書會綠腳丫創辦人 電車和春天繪本教兒童認識本土
PMQ暑期活動《繪本小島》現正進行,雲集香港、台灣以至世界多國的優秀繪本供公眾免費參閱,是書展過後親子閱讀的好去處。
我們請來協辦單位「綠腳丫親子讀書會」創辦人柯佳列(Kenny),除介紹全新民間繪本系列《我們的風景》外,還細說本地兒童繪本的種種。
先由繪本的藝術風格談起,綠腳丫親子讀書會創辦人Kenny認為很難去確家有何種畫風適合所有兒童的喜好,反強調繪本因應不同年齡兒童的心智發展程度而創作。「繪本本身是兒童文學裏裏的一個分支,小朋友在不同年齡層階段,心理認知和喜好不同,內容就有遷就調整。」
繪本離不開兒童生活,一兩歲兒童仍在牙牙學語,繪本不會涉及太多抽象概念,「Margaret Wise Brown創作的《月亮晚安》,兔仔瞓覺前跟房裏事物講『晚安』,那階段孩子著重熟悉和安全感,」「兩三歲小朋友認知能力提高,走來走去,發展出探索精神,想玩想擺脫大人,又會驚違規。」Margaret Wise Brown另一作《逃家小兔》中描寫小兔想離家出走卻擔憂重重,捉到兒童的反叛心理。
Jan Ormerod創作的《我的弟弟跟你換》也是有趣,把兒童的妒忌弟妹的心態寫得絲絲入扣,Kenny說:「兒童想的事情不一定正面,故事中姐姐對弟弟出世耿耿於懷,自己不再是集萬千寵愛在一身,想令弟弟消失;她在商店把弟弟交易走,好在最後還是掛念弟弟,挽回局面。」
《電車小叮在哪裡?》教大人慢活智慧
童書及學生讀物出版社「山邊社」創辦人、已故著名兒童文學作家何紫曾說過「沒有本土兒童文學的童年,不是一個完整的童年」,Kenny對此番話深表認同,綠腳丫即將為全新繪本系列《我們的風景》的首部作品《電車小叮在哪裡?》(林建才、劉清華著)舉行電車讀書會,嘗試把閱讀、生活跟香港土地結合。「電車在香港已經行駛了113年,我們給予孩子愛意、知識和物質;但卻不珍惜和留意一些最基本擁有的本土事物及回憶。書中主角『小叮』原型是120號電車,保持了1949年生產之舊款外形,作者特地用這班車做藍本,讓孩子認識這交通工具。」據悉,《電車》在書展開始前,4日內已預售逾2000本。
早前曾有民間智庫倡議取消中環電車路段以增加馬路行車量,惹來爭議,Kenny認為香港人是時候重新檢視電車本身難以代替的重要價值,不只兒童應該透過閱讀繪本來增廣見聞;倒轉來看,成年人也需要這種繪本。「好多人的生活其實跟電車息息相關,電車站距離250米就有一個,一公里內有五個站,就算遲落車,下個站落車都可以好短時間內行返轉頭。」
現代講究高效率,香港乃金融都會,打工仔日理萬機,步伐急促冠絕全球。電車速度慢,人們視為落後,跟不上經濟發展,應及早淘汰,對此Kenny倒有一問:「快又係咪一定好?是否所有慢的東西都要取締?」他認為城市應該有快有慢,港人太過快時都會想慢下來,電車價值在於讓乘客慢慢欣賞港島風景,享受忙裏偷閒悠然時光。
小讀者看到有個性的「小叮」消失,會感到惋惜,電車是孩子成長過程的投射,Kenny進一步解釋:「每個小朋友成長步伐、學習步伐、生活節奏都不同,是否個個都要一樣好快咁去,一慢就無出路呢?值得家長反思。」或者凡事強求兒童急起直追、「嬴在起跑線」不一定最好,揠苗助長反會令孩子壓力重重。
《這個節日是春天》抗衡校園離地教材
黃雅文創作、馬新階插畫的《這個節日是春天》的內容是一對正前往年宵市場辦年貨的母子圍繞「春天」的對談,兒子向母親討教春天為何重要,母親那如跟足學校課本的公式化答案卻被兒子一一駁倒,最後啞口無言。
孩子看似大智若愚,其實只是清心直說,作者透過母子的「春節公案」,反映香港幼兒教育的弱點。「我們的教育界亳不專業,對教師我也會不客氣地當面直斥其非。《這個節日是春天》,我認為是這個城市的大人欠細路的一本書。」
Kenny認為專業的教育應該對教材有嚴謹的要求,教材內容應生活化,切合一地實際的生活情景,香港教材完全做不到這一點。香港教育「離地」之處,在《這個節日是春天》內的哲理對話全面反映,「幼稚園常跟小朋友講冬天時湖面會結冰,人們會堆雪人、打雪仗,書中媽媽照樣答孩子,最大問題是香港的冬天根本從來不下雪。教科書描述的冬天跟香港的冬天分別超大。」
故事中的母親說冬天時樹不再綠,動物會冬眠,鳥類會遷徙;孩子直指冬天街上的樹仍是綠油油,小烏龜仍爬來爬去,小燕子亦沒有飛走,「可見大人完全經不起挑戰,兒子一句發問『我們春天就無自己的風景嗎?』發人深省。」
「大家近年成日話要尋找香港價值、尋找文化的根,但我們完全抽空來做!與其搞甚麼國民教育,不如做好對腳下土地的認識吧!」Kenny慨歎說,繪本後面講到香港春天多雲有雨,海面上濃霧籠罩,商場行人通道常見人們濫用雨傘膠袋,大量丟在地上像開花,這不環保的光景,文學力量甚強。
「不需要一味歌頌本土,而是要切實地看清腳下的土地、自己的風景」Kenny強調如果香港沒有本土論述,教科書缺乏本地風土紀錄,情況會越來越嚴重:「我們的小朋友會無根。」
組故事義工隊傳播本土民間紀錄
Kenny說,在大陸和台灣的文化界都正興起講「尋根」之際,香港要的是由零開始地「建根」,他分析:「我們無根可尋,皆因我們沒有本土民間紀錄,殖民地政府無做,回歸之後都無做,唯有家長自己做。」重新檢視香港擁有的特色事物,不是要證明自身有多強大,而是在過程中助港人「建返條根」:「打穩了根基,大家方可在上面發展藝術和文學,談『文創』時才不會老是抄襲外國或者前人。有根有感情,先曉再進一步。」
他指香港繪本經典很少,只有童書同校園小說,插圖都為文字服務。由新雅出版、阿儂著作《漢堡包和叉燒包》是他近年至愛:「兩爺孫食飯,爺爺想上酒樓食叉燒包,孫仔想食漢堡包,各有口味便分頭去各自搵食。孫仔覺得這樣撇下爺爺不太好,到了服務臺想開咪叫爺爺,但原來一直唔知爺爺叫乜名。」
繪本相對於藝術展覽和影片,流動性更高,生命周期更長,「展覽一兩個星期就完,完了就無咗件事;拍片拍得太濫了,人們經常擺埋一邊;繪本優勝之處是孩子會自己拿來讀,有大人的場合好自然會有人去講故事。」
《我們的風景》系列計劃每年繼續出版,屬文化紀錄和城市紀錄,綠腳丫亦將深入社區,跟親子講解繪本中的城市故事。Kenny將會一隊250人的故事義工隊,未來日子會在社區分享《我們的風景》,「我們在暑假會舉辦共41場讀書會,當中會有一些將會包場、在120電車上進行。」民間繪本共讀的新潮,現已揭開序幕。
《繪本小島》展覽
日期:即日至8月13日
時間:上午11時至晚上7時
地點:PMQ元創方(中環鴨巴甸街35號)
網站:www.pmq.org.hk/event/picture-book-adventures
「叮叮叮!三代同坐電車話當年」讀書會
日期︰8月20日(星期日)
時間︰下午3:00至4:00
地點︰屈地街電車廠
活動專頁:facebook.com/events/153686390971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