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偽文藝」的「原創翻譯劇」《半桶水》故事荒誕又好玩|何故專欄

撰文:何故
出版:更新:

《半桶水》是一套「偽文藝」的「原創翻譯劇」,也是一連串向《三隻小豬》致敬的「四兄弟連環不幸事件」。

圖片來源:香港話劇團

《半桶水》屬於「香港話劇團」「新戲匠系列」,由許晉邦編劇、盧宜敬導演、邱延輝擔任戲劇指導,故事設定在「偽」文藝復興時期,四位住在同一屋簷下的「洋人」:「作家」法蘭高‧杜可夫(潘泰銘 飾)、「畫家」卡爾‧莫蘭特(高瀚文 飾)、「商人」尼古拉斯‧積遜(歐陽駿 飾)、以及「廚子」戴・安東尼奧(蔡溥泰 飾),他們一直只有「半桶水」的伎倆,為了生活而迷茫時,突然興之所至仿傚華人滴血為盟,誓言「不能同年同月同日生,但願同年同月同日死」,怎料「畫家」在禮成後暴斃,他們究竟如何是好?他們能否解除「魔咒」?或是應該好好利用「畫家」的死來讓「商人」賣不出去的畫作變成價值連城的「藝術品」?

圖片來源:香港話劇團

《半桶水》是許晉邦的原創作品,四位「洋人」一再說出「唔鹹唔淡」的廣東話台詞,偽裝成為「原創翻譯劇」,令人拍案叫絕。當然,這種演出模式並不算創新,但在配合劇情下,變得很好玩,令觀眾喜出望外,成功將故事變得更荒誕。《半桶水》的華人兄弟情誼其實只是幌子,主題是探討藝術的價值和意義,透過創作人的失敗、挫折、甚至死亡,一起為藝術尋找出路。記住,「路不是只有一條」,「放棄」也不一定是負面,重點是「要具備失去的勇氣,才能彰顯心中的熱愛」。

圖片來源:香港話劇團

《半桶水》在香港話劇團的黑盒劇場演出,舞台設計成四位主角簡陋的家,以組合架和畫布作為小屋的橫樑和支柱,很配合他們窮困潦倒的生活,也呼應了許晉邦至愛《三隻小豬》的戲中戲,值得一讚。《半桶水》分別以剛與柔的燈火,代表當下的劇情,以及過去的回憶,很有心思。《半桶水》善用了黑盒劇場的每寸空間,特別是末段演員爬上高處,配合「屋頂」突然「漏水」,很有戲劇效果。

圖片來源:香港話劇團

《半桶水》的四位演員各有精彩演出,不斷大放笑彈,互相擦出火花,歐陽駿飾演的「商人」很無奈,潘泰銘飾演的「作家」很迷惘,蔡溥泰飾演的「廚子」很傻氣,但令人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卻是高瀚文,無論是幽默的「畫家」,或是戲中戲《三隻小豬》的誇張「豺狼」,他都表現突出,帶動劇情的起伏變化,個人認為是本劇重心。

圖片來源:香港話劇團

《半桶水》場刊裡的「我們的話」,雖然是「《半桶水》內部研討會實錄(不是設計台詞)」,實際上卻是一個以香港話劇團藝術總監潘惠森跟本劇編劇、導演和四位演員為主角的短劇劇本,內容言之有物,非常抵死過癮,潘Sir竟然只能在開場和結尾分別說了一句「各位─」,四位演員的說話很多都只講了一半,最喜歡兩段【靜默。】和最後【眾人作鳥獸散。】,看似跟《半桶水》的劇情沒有關連,卻又跟《半桶水》一脈相承,特別是當中「高翰文」提及世界戲劇大師彼得‧布魯克(Peter Brook)有一本名著叫《空的空間》(The Empty Space),彷彿呼應了許晉邦的另一作品《凶的空間》,令人充滿遐想。

筆者與編劇許晉邦(圖片來源:筆者)

《半桶水》在「第15屆香港小劇場獎」囊括5項提名:「最佳劇本」(許晉邦)、「最佳導演」(盧宜敬)、「最佳男主角」(歐陽駿)、「最佳舞台美學設計」、以及「最佳整體演出」,最後勇奪「最佳劇本」、「最佳導演」和「最佳整體演出」,可算是這屆的大贏家!期待《半桶水》在更大的場地重演,更期待重演時的場刊保留上述的「我們的話」,甚至新增一段為重演而創作的、更搞笑的「我們的話」,繼續將「半桶水」的真諦發揚光大。

(專欄「何故火鍋館」每月刊出,標題由編輯撰寫。本文不代表藝文格物立場。)

作者簡介︱何故,內向、憂鬱而文靜的作家,已推出超過 20 本小說。從電影和打邊爐領悟人生道理。

更多電影評論文章,可參看作者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