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一股民」是誰? 改革開放後透過證券市場成百萬富翁

撰文:當代中國
出版:更新:

2021年6月13日凌晨,楊懷定因病去世,享年71歲。
來自上海的楊懷定被譽為是「中國第一股民」,熟悉他的人更會稱呼他作「楊百萬」,以敬佩他在中國改革開放後,透過證券市場當上了百萬富翁。

改革開放|楊百萬「裸辭」走自己路 炒賣國庫券賺第一個桶金

楊百萬是中國證券市場最早的參與者之一,更憑藉在股市中大賺百萬元而獲得「楊百萬」的稱號。(視覺中國/當代中國授權)

只有初中畢業的楊百萬最初是在上海鐵合金廠工作,後來轉往擔任倉庫主管。與此同時,楊百萬在百忙之中與妻子偷偷做一些銷售工作,多少賺點「外快」。

辛勤的生活維持一段時日後,楊百萬有了兩萬多元(人民幣.下同)的存款。在1980年代,兩萬多元可說是「巨款」,彼時楊百萬的月薪也只不過是41元。

1988年4月,楊百萬不滿被懷疑與工廠失竊案有關,雖然最終都查明真相,但他依然選擇「裸辭」,並決心要在這個人人都想加入國營大廠的年代,走出自己的路。

失業後的楊百萬,偶爾從報紙上得知一個消息,就是國家決定在上海等多地開放「國庫券」的自由兌換業務。

所謂「國庫券」即國債,是當時國家為緩解建設資金緊張的問題而發行的有價票證。雖然規定國庫券不得低於面值買賣,但各地執行情況不一,經濟落後的地方,國庫券往往很便宜,大城市如上海就會嚴格按照規定執行,從沒有低於面值出售。

國庫券是政府發行的有價票證,可應急解決國家建設資金緊張的問題。(視覺中國/當代中國授權)

楊百萬發現,在上海100元面值的國庫券,能夠以102至103元的價格賣出。但在鄰近的浙江合肥,急需用錢的人民或機構,只會以100元甚至更低的價格,將強行攤派的國庫券快速出售套現。

有見及此,楊百萬取出全部存款,再加上向親友借來的9萬元,翌日一早就啟程趕往合肥大手買入國庫券。一來一回,楊百萬兩天就賺到了1,060元,足足是2年的工資。

單單是在合肥、上海之間,楊百萬就來來回回數十次。只花了約一年時間,憑藉炒賣國庫券,楊百萬賺到人生的第一個桶金,賺到了100萬元。

改革開放|楊百萬憑敏銳市場觸覺 進退有度成就傳奇

上海證券交易所在1990年12月正式營業。(視覺中國/當代中國授權)

楊百萬真正的「發達」,還要數到他在1989年7月開始買股票開始。當時正值改革開放初期,社會生產力解放,國家鼓勵多消費,也鼓勵工廠多生產。楊百萬認為,如此一來許多公司的股票就會大漲。同年7月14日一早,楊百萬來到上海靜安證券交易部,默默買進2000股老牌的「真空電子」。

楊百萬的預想非常正確,國家在1990年4月宣布下調儲蓄利率後,大量熱錢流出銀行,社會經濟活動愈發頻繁。短短半年,真空電子的股票升值8倍,令楊百萬賺到了第二個100萬元。

而真正令楊懷定成為「股神」,就是1993年的上證指數大跌。

1990年代初,市場氣氛非常熾熱,股市從400點一路上漲至近1,500點。此時楊百萬看穿未來可能會樂極生悲,於是悄悄將股票拋售。

此外,他亦努力勸說其他散戶不要衝動,卻沒有人聽,只聽從專家們的大漲預言。

最終在1992年5月起,股市陷入連環跌市,最低更見400點以下。自此以後,楊百萬在全國無人不識。

楊百萬已於2021年6月13日凌晨因病去世,享年71歲。(視覺中國/當代中國授權)

改革開放|楊百萬傳奇落幕 留金句警世小股民

楊百萬是中國證券市場最早的參與者之一、實踐者及見證者,並擁有諸多「第一」的紀錄,包括有第一個從事大宗國庫券異地交易的個人、第一個個人從保安公司聘請保鏢、第一個聘請私人律師等,甚至是第一個作為個人投資者被大學聘為教授。

作為中國早期個人投資者中的代表,楊百萬也留下了不少津津樂道的金句,例如「股市不相信眼淚,誰笑到最後才笑得最好」、「股市中不比誰賺得多,而要比誰活得更長、更瀟灑」、「不經過熊市的股民,不是一個成熟的股民」等。

隨着楊懷定的離世,楊百萬的傳奇也都畫上句號。

本文獲「當代中國」授權刊出,歡迎關注:https://www.ourchinastory.com/

延伸閱讀:改革開放|全國第一座城市內高架橋 廣州人民路高架橋令人又愛又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