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嶺南·暑假文旅Vlog|打卡廣州永慶坊:現代與古典交融

撰文:鄭寧
出版:更新:

【編者按】歷史的迴聲從金石絲竹中發出,同悠長的唱腔一起,在青磚綠瓦和玻璃圍欄間、雕樑畫棟和鋼筋水泥裡碰撞、交織、和鳴,形成如今傳承了旖旎廣府文化,融合多彩現代文化的永慶坊。
暑假文旅篇,羊城晚報《大美嶺南》走進廣州永慶坊,永慶坊是極具廣州都市人文底蘊的西關舊址地,也是歷史文化與現代生活交融的地方,來這裏可以體會到嶺南傳統建築的精髓,感悟濃郁的南粵風土人情,了解在傳統和未來交彙的當代廣州城市。

從永慶坊門牌進入,踏上青石板路,向坊內走去,永慶坊有廣彩、醒獅、餅印、牙雕等不同嶺南特色傳統工藝的展覽館,還有小咖啡館、小茶館、畫廊、書吧等經營的店舖。灰色磚瓦房、綠色籬笆小院、五顏六色的彩繪玻璃間……高低不同,風格各異。

坊中還有一些民居,透過一扇主人家的趟櫳門,看到一位阿婆戴著老花鏡,踩著老式的縫紉機,噠噠噠地在彩色布上留下細細麻麻的針腳。不遠處有一間咖啡館,透過落地窗可以看見衣著各異的遊客,有的穿着飄逸漢服、有的踩著人字拖鞋、有的cosplay動漫角色。在巷子盡頭的榕樹下,有三五老人坐在石墩上,圍著圓桌,倒茶舉杯談笑風生。

古街花樹、霓虹閃爍,不同時代、不同風格、不同地域、不同口味都融彙在這窄窄的巷道裡,碰撞出絢麗的花火。

向荔灣湧走去,沿途經過一些砂岩外牆的小樓,小樓下,一位大爺坐在門口的躺椅上,擺上一案幾,放上茶杯三隻、茶壺一個、收音機一台,和風扇一起搖頭晃腦,哼呀地唱著小調。阿婆單肩背著小紅書包牽著孩子走過,大爺坐起身,招招手,聊起了家常。

小樓一些陽台上掛著各式衣服,許多陽台則養著各樣盆栽,茂盛的三角梅綴著紫紅色的小花,順著帶有鏽跡的細鐵網向上攀爬,偶有小貓在雨簷上嬉戲,跳躍在各家各戶陽台間,這裏是它們的樂園。

夜晚的永慶坊十分熱鬧

「一灣青水綠,兩岸荔枝紅。」在荔枝灣湧上,橫跨有兩座橋,一座紅色木橋,一座白色石橋。紅橋附近的岸邊年節會有花市,花商們沿甬道劃著木船滿載鮮花,在此停靠售賣,濃郁的花香溢滿水面。

從另一座石橋拾級而上走到廣州粵劇藝術博物館,青磚綠瓦、白牆黑柱,偶有咿呀婉轉的拖腔傳出。粵韻園音,氣韻相合。粵劇藝術和嶺南園林藝術在這裏跨越時空進行對話。與古為新,步入館內,一步一景,這邊是墨色的瓦礫樓宇,那邊是丹紅色的飛簷廳堂。長長落地玻璃走廊外,是流水的瀑布,透過玻璃上流淌的水流和蒸騰的水汽,別有洞天。

跨過幾道石檻,穿過幾重廳堂,便至水庭。水庭中是「晚沙湖」,水榭雕樓環繞著青碧色的湖水,水中曲徑蜿蜒,假山層巒;水流從假山上跳下來,水滴飛濺;幾片睡蓮點綴在湖中,默默地開著酥黃色的花。忽有一陣風來,湖邊的樹葉飄落形成一圈圈的漣漪,幾隻錦鯉驚然擺尾,從岸邊游到湖中烏瓦鎏金的戲台下。

戲台名為廣福台,沿著墨色的柱子和牆體向上看,層層疊疊的斗拱撐起了兩層寬大的屋簷,黛色瓦片沿四個角極力的向外伸展,簷下掛著一條金色的鏤空浮雕,雕刻著戲文故事、嶺南瓜果和傳統紋樣。戲台中央是金色浮雕圍繞著的石雕《六國大封相》,兩側是烏木。每到傍晚,便有市民遊客聚集等待晚上的粵劇表演。

華燈初上,亭台亮起暖黃色的燈光,晚沙湖上空泛起了金色薄霧。霞光漸斂,檀板驟響,粵劇演員們伴著頓挫的曲調粉墨登場。頓時看台、石階、水榭、石船……水庭裡的人們都靜止了,只見廣福台上彩袖飛舞,悲歡離合濃縮融合在綿綿粵音中,「桃花落,閒池閣,依然春去又春來……」古人今人若流水,穿過光陰斑斕,繼續向前行。

古人今人若流水

【本文獲《羊城晚報》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