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嶺南|肇慶高要澄湖村:雙鳳含書 越鳥南棲

撰文:羊城晚報
出版:更新:

一面花窗,一道長廊,一灣碧水,一座小橋,一幅石雕,窖藏着歲月,蘊藏着文化,珍藏着歷史,散發着嶺南古村獨有的寧靜、質樸和神韻。羊城晚報《大美嶺南》第57站走進肇慶市高要區迴龍鎮澄湖村。

古村屋群和長長的小山崗,猶如一對火鳳凰,含着一口如書的小湖,形似「雙鳳含書」的佈局躍然紙上。澄湖村綠樹掩映間,古屋錯落有致,濃郁的嶺南建築風格比比皆是,讓人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澄湖村是「中國古村落」,是高要著名的僑鄉。

肇慶高要區被稱為「當西南之要衝,扼兩廣之咽喉」,是歷史上海上對接陸地絲綢之路的重要交通樞紐。高要歷史悠久,源遠流長,縣建制始於西漢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古為百越之地,因羚羊峽有居高扼要之勢而得名。

澄湖村位於迴龍鎮東面,自元末明初開村,距今已有800多年歷史,村落整體結構完整,現存古村屋2200餘間,清代至民國時期的古建築700多間,風格各異的碉樓10間,中西特色洋樓47座,保留完整的石板路約2公里。

走進澄湖村,宛如走入一本地方志,厚重的歷史感撲面而來,古香古色的磚牆,斑駁的門鎖,屋頂的浮雕,都在訴說着歷史。沿着環村道一路走去,碉樓、門樓、小洋樓、古樹、古橋、古石板巷皆繞水而建,鄉村古舍,裊裊炊煙,一派世外桃源風光。人在畫中游,才能真正體味到鄉居古秀的神韻,它的滄桑美,彷彿讓人觸摸到曾經輝煌的歷史。

沿着古樸的小巷走進標誌性建築「鄧甲樓」,青磚黛瓦,地板街磚完好如初,踏上木板樓梯拾級而上,便到達5層高樓頂,放眼望去,一幅蘊含廣府水鄉、嶺南文化、南洋特色的古村落畫卷,徐徐映入眼簾。

古村屋群和長長的小山崗,猶如一對火鳳凰,含着一口如書的小湖,形似「雙鳳含書」的佈局躍然紙上,如油畫般明麗動人。鄧甲樓始建於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由前院和後碉樓組成,相傳由鄧甲到澳大利亞等地經商後返鄉修建,是一道南洋文化印記,如今已成為澄湖村的一大亮點。千百年的風雨洗禮,多少代人的精心描繪,詩情畫意和積善厚德都藏在這方深深的庭院。

靜靜走在鄉間巷道,一聲雞啼,幾處鳥鳴,領略歷史遺留的鄉野風味。澄湖村按五行定方位佈局,入村有門樓,巷道迂迴暢通,重要出入口見榕樹,高處建碉樓,深灰的牆面沿着地勢錯落有致地排列着,是最古樸的韻律美。村中有一座廣利宮又名迴龍祖廟,始建於300多年前,由村民集資興建,澄湖村民風淳樸,嶺南文化氣息濃郁,村內還世代流傳着茶果節祈福、醒獅鬧新春等傳統文化習俗。

離廣利宮不遠處,有一座始建於清代的迴龍書院,修舊如舊,翰墨飄香,依然保留着昔日的淳樸和靜謐。近年來,當地修舊如舊,整合古村資源,大力發展鄉村旅遊,喚醒古屋價值。

漫步澄湖村,粉牆黛瓦、小橋流水的古村落,讓人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唯願這份濃郁的鄉愁,歷經歲月滄桑,依然散發着鄉居古秀的芬芳,孕育着繁華褪去後的歲月靜美。

閒時,尋一處靜謐處小憩。

本文獲《羊城晚報》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