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嶺南|「華僑之鄉」梅州僑鄉村 「蔭華廬」連結粵港兩地客家情
「百年倏忽如彈指, 昨日庭花爛熳開」。梅州僑鄉村毅成公家塾,於百年前栽種了兩棵鴛鴦銀杏樹,一棵白玉蘭樹。白駒過隙,花開花落,塾裡的人來了又去,迎來瞭如織遊人。
羊城晚報《大美嶺南》走進享有「中國最典型的客家圍屋古村落」的美譽之稱的梅州梅縣區南口鎮僑鄉村。
作為「中國古村落」,廣東省歷史文化名村,僑鄉村「村如其名」,它是著名的華僑之鄉。這裡走出了潘立齋、潘祥初、潘君勉等一批近代知名華僑企業家,培育了著名量子化學家潘毓剛、著名經濟學家潘汝瑤等人。
暮春時節,梅州市僑鄉村綠意正濃,沿著蜿蜒小河漫步,淅瀝細雨夾雜製作清明粄的青草清香,氤氳雨意濕了遊人衣,勾起遊子思鄉意。
僑鄉,是梅州「華僑之鄉」的一個縮影。有著500多年曆史的它曾走出一批又一批華僑,這些華僑又帶著熾熱的愛國懷鄉之心回來建起大屋,僑鄉村便形成了蔚為壯觀的客家建築群落,是客家古民居建築的天然博物館,享有「中國最典型的客家圍屋古村落」之美譽。
這裏有保存完好的傳統建築116座,其中,較大型和保存良好的圍龍屋38座,以南華又廬、承德堂、毅成公家塾、德馨堂、東華廬和蔭華廬最為典型。
圍龍屋、橫堂屋、槓屋、走馬樓……一座座客家傳統民居猶如璀璨明珠點綴於僑鄉的青山綠水間,它們曾承擔起當地客家人宗族祭祀、生活、生產、教育等多種功能,也見證華僑輝煌的創業史,寄託了僑胞對家鄉深切的眷戀。
柱簷雕刻精美,門樓彩繪壁畫,堂楣繪花鳥山水,連部分地板都飾有花紋的蔭華廬是三堂二橫一圍龍屋建築,全屋雕簷畫壁,敞亮大氣。蔭華廬主人潘君勉愛國愛鄉的傳奇故事在村里家喻戶曉,他還在中國香港建起一座同名的具有濃郁客家風格的建築——元朗蔭華廬,與家鄉的房子互相映照。
「綠水豐漣漪,青山多繡綺。」雨後陽光照在建築面積超1萬平方米的客家方形屋——南華又廬上,輕撫灰瓦白牆上的斑駁光影,彷彿穿越厚重時光,古今共譜新曲。
這座118間房的百年老屋分為上、中、下三堂,左右橫屋各四堂,共八堂,左邊四堂的名稱分別是中、興、伊、始,右邊是長、發、其、祥,寄託了屋主潘祥初對家族發展蒸蒸日上的美好願望。上、中、下堂均有走廊與左右橫屋相通,全屋各堂各廳既可獨立亦可連體,正堂上下莊重威嚴,橫屋左右另有風景,謂之「屋中屋」,又稱「十廳九井」。
長繩難挽日,惜春耕作忙。南華又廬被綠油油的稻田所包圍,辛勤的汗水流過,在秋日生成金黃的收穫。
同樣的顏色也將染上毅成公家塾,毅成公家塾圍牆西式漏窗上有梅花和銅錢,寓意「梅花香自苦寒來」和「書中自有黃金屋」。庭院裡那兩株鴛鴦銀杏樹驚艷歲月。
或許對草木而言,百年不過一場花開花落,塾裡的人來了又去,去了亦會再來,走出了芬芳桃李,又迎來瞭如織遊人。
自在樓裡喝咖啡,開心農場採摘忙,油菜花田覓春光……在這個自在僑鄉,百年彷若倏忽而過,山間無歲月,又是一年好時光。
【本文獲《羊城晚報》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