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上嶺南|海洋生物有了「精裝房」 珊瑚寶寶種在「幼兒園」

撰文:外部來稿(國際)
出版:更新:

用膠泥將珊瑚粘在陶瓷「螺母」上,潛入海中,通過「螺帽」將珊瑚固定在海底網格支架上……2023深圳國際漁業博覽會即將開幕之際,近日,羊城晚報記者一行探訪了深圳海洋牧場,潛入海底目睹其「真容」,並體驗珊瑚種植。在海底,珊瑚「寶寶」被種在了「幼兒園」,海洋生物也有了「精裝房」。

記者下潛到海底種珊瑚。 (羊城晚報)

據了解,大鵬灣國家級海洋牧場示範區為「資源養護+漁旅」綜合型國家級海洋牧場示範區,也是全國首個珊瑚主題國家級海洋牧場。該區域計劃投放人工珊瑚礁體27603.6空方,並配套增殖放流、漁業資源養護和珍稀瀕危物種保護等措施,持續開展深圳海域珊瑚礁生態修復。

「螺帽」扣「螺母」,珊瑚即種下

有人種樹、有人種花,種珊瑚是怎樣一種體驗? 2023深圳國際漁業博覽會(以下簡稱「漁博會」)開幕在即,組委會聯合深圳市大鵬新區南澳辦事處、廣東海洋大學深圳研究院聯合發起「我在深圳海底認養珊瑚,成為一名珊瑚守護者」公益活動,累計放出公眾免費認養珊瑚511株,招募潛水體驗種植50人。

4月26日,陽光正好,記者乘船出海,提前體驗種珊瑚。即將投入大海懷抱的珊瑚「寶寶」們被放置在水桶中,隨快艇出海。到達目的地後,在專業人員指導下,記者用膠泥將珊瑚固定在一個螺母形狀的陶瓷底托上。同行的廣東海洋大學深圳研究院南海海洋生態工程技術研究所副所長朱鳴介紹,即將種植的是鹿角珊瑚,為海區自有品種,膠泥主要起水下固定珊瑚的作用,採用的是對海水無污染的材質。

珊瑚被固定在海底網格上,「螺帽」上寄語「茁壯成長」、「快快樂樂」。 (羊城晚報)

在潛水員的帶領下,記者帶上珊瑚,一一換裝、佩戴潛水鏡、背上氧氣罐,潛入海水中。在指定位置,記者看到了被科研人員稱為「珊瑚幼兒園」的支架。將帶著珊瑚「寶寶」的陶瓷「螺母」通過「螺帽」扣在網格支架上後,珊瑚種植的過程就完成了。

據了解,近年來,廣東海洋大學深圳研究院等科研機構持續開展公眾珊瑚種植、海龜認養、海馬放流等公益活動,近5年組織10萬餘公益志願者參與認養種植活動,僅在大鵬灣就已種植珊瑚6萬多株。此次漁博會組織珊瑚認養潛水種植活動,意在呼籲公眾關注珊瑚生態,加大深圳海域珊瑚礁生態修復力度。後續,主辦方還將繼續舉辦珊瑚潛水考察、種植體驗、視頻直播、紀念回訪等活動。

珊瑚被固定在海底網格上。 (羊城晚報)

耕海牧漁,為海洋生物造「家」

記者這次種珊瑚的所在地,正是剛剛啟動建設的全國首個珊瑚主題國家級海洋牧場。此行,記者也探訪了海洋牧場的「真容」:從海面上看,大鵬灣海水湛藍,與其他海域並無太大不同;深入海底,除了種植的鹿角珊瑚,網格支架上還有其他形態的珊瑚茁壯成長,支架下則是此前科研人員投放的人工珊瑚礁。

朱鳴介紹,海洋牧場可通俗理解為由人類「放牧」在海洋中的各類海洋生物與海洋環境一起組成的場域。海裡有海草、海藻,魚蝦自由覓食,有「家」可以讓它們躲避危險。這裡的「家」就包含了珊瑚礁生態系統。珊瑚礁被譽為「海洋熱帶雨林」,生產力最高,生物多樣性最為豐富,物質代謝最為高效。

「珊瑚礁是『海洋生物家園』,全世界面積小於0.2%,卻提供25%海洋生物的供給。海洋牧場開展人工珊瑚礁投放,就像給海洋生物一個『毛坯房』,可供其躲避敵害。而人工種植珊瑚後,就像『精裝房』,能提供充足的餌料、優質的環境。」朱鳴表示。

向海而興,「藍色糧倉」可持續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近日在廣東考察調研時強調,中國是一個有著14億多人口的大國,解決好吃飯問題、保障糧食安全,要樹立大食物觀,既向陸地要食物,也向海洋要食物,耕海牧漁,建設海上牧場、「藍色糧倉」。

作為離深海最近的經濟中心城市,深圳擁有257.3公里海岸線,海域面積近1145平方公里,優異的海洋資源讓深圳「向海而興」。 2022年8月,深圳公示首個國家級海洋牧場示範區選址位置,定於大鵬灣海域,以超49公頃的用海面積建設人工魚礁。

據了解,大鵬灣國家級海洋牧場引入廣東海洋大學研究院開展管理運營、日常監測和生態修復工作,結合大鵬灣擁有超60種珊瑚、超190種游泳生物的生態資源,打造以資源養護為核心、以珊瑚為主題、以休閒漁業為亮點的資源養護型國家級海洋牧場。

大鵬灣國家級海洋牧場計劃投放人工珊瑚礁體27603.6空方,並配套增殖放流、漁業資源養護、珍稀瀕危物種保護等措施,持續開展深圳海域珊瑚礁生態修復。未來,這一海洋牧場將通過設立科研實驗、休閒漁業和海底觀測平台,聯動資源養護、養殖休閒工船、海底酒店、海洋世界、水上運動等生態產業於一體,探索建立全生態鏈、模式創新、典型示範的珊瑚主題國家級海洋牧場生態綜合體,實現「水好、魚多、景美」的水生生物資源保護與利用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本文獲《羊城晚報》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