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嶺南 | 江門鶴山:鶴鳴九皋 聲聞於天
【編者按】古人以鶴為天上的瑞鳥,在廣東,就有一座以鶴為名的城市,俯瞰全境,鶴山山勢如白鶴亮翅。 「賞新覓舊兩相宜,情義鶴山世所知。畫崇鐵夫稱巨擘,武尊梁贊是宗師。」江門鶴山的美,在於多元文化交融,在於青山綠水之間。羊城晚報《大美嶺南》第44站走進江門鶴山,尋跡這座新舊相融、河暢水清、人傑地靈、充滿動感和活力的城市。
鶴山,位於粵港澳大灣區的珠江西岸,距離廣州一小時左右車程。沙坪河邊醉人的花海令人流連忘返,竹樹坡里美食長廊琳瑯滿目的美食讓人垂涎欲滴,華僑城古勞水鄉內打卡拍照的遊人絡繹不絕。作為江門代管的縣級市,鶴山隸屬珠江三角洲經濟圈,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加上一代又一代的鶴山人緊抓機遇,埋頭苦幹,令這座城市舊貌換新顏。
清朝雍正十年(1732年),鶴山開縣。自此仙鶴振翅山水間、翱翔西江畔。
鶴山地如其名,「七山一水兩分田」,俯瞰全境,山勢如白鶴亮翅。大雁山、古勞茶山、鶴城崑崙山、雙合雲宿山、宅梧龍潭山等,重巒疊嶂,綿延縱橫,處處顯露著山地氣質、演繹著山地傳奇。
青山倚碧水。西江蜿蜒流過鶴山,江畔萬畝古勞水鄉水網縱橫交錯,小石橋連接阡陌,古榕樹、水畔房前萬畝桑基魚塘,如一塊塊翡翠鑲嵌在西江河畔,倒映著藍天白雲,盡顯嶺南獨特的水鄉風情。
山水之間天地闊。滿目蒼翠,是那漫山遍野的參天林木。樹蔭之下,山花爛漫、茶芽青青。碧水如鏡,河流、山澗、濕地,暈染一片濕潤。劃破水面、泛起波瀾,是那南來的白鷺、萬物的精靈。
鶴山之美,難以道盡。
開縣建制雖近世,然而此間史話卻遠屆唐宋。
「純樸安然陌巷涼,鮮卑源賀馬飛揚」,北魏名臣源賀後裔源道貫在南宋時期帶領族人南遷避禍,定居鶴山龍口霄南,憑「堅城」之願世代延續至今,形成了著名的鮮卑村。
「濤聲四面作風雨,笠影半肩挑夕陽」,北宋紹聖年間,蘇東坡遭貶謫為瓊州別駕。他乘船溯西江前往海南,途經石螺崗,見此風光秀麗,便泊舟登岸休息。後人於此築東坡亭以表敬仰。如今,位於鶴山市古勞鎮坡山村的「東坡泊舟處」,成為當地名勝。
「水鄉不獨姑蘇有,南國有村名古勞」,瀕臨西江的鶴山古勞,歷來洪災為患。明朝洪武二十七年(公元1394年),古勞鄉人馮八秀呈請建堤,最終建成古勞圍,成就了如今「荷池碧綠連天影,仙子隨風舞蹁躚」的古勞水鄉。
「高山嶺頂起廟堂,爬山跋路去裝香」,早在宋元時期,就有客家人前來此間定居。建縣之前,「十七客家村」點綴山間,「十廟八祠」香火盛;建縣之後,「五子下鶴山」,開村定居、繁衍子孫。傳統代代傳承,澆灌出獨特魅力的客家文化和絢麗多姿的民俗風情。
鶴山之史,厚重千鈞。
土地鐘靈毓秀、孕育幾多豪傑。
「攻如脫兔推山倒,守若沈鍾出水收」,成名於佛山的一代宗師「贊先生」梁贊,晚年回到故鄉古勞東便村開館授徒,改良出獨具特色的古勞偏身詠春,威震四方。自此,古勞亦被尊為「詠春聖地」。
「五嶽名揚敬岱宗,鶴山獅藝氣如虹」,生於沙坪鎮越塘大朗村的馮庚長,天資聰穎,自創獅型貓步、獅藝八情、七星鼓等,並改良獅頭,讓鶴山獅藝稱雄南粵。後人尊其為「南國獅王」。
「鐵骨豐姿火龍鄉,畫壇巨擘幟高揚」,生於鶴山的「中國油畫第一人」李鐵夫,天資、秉性極高,節操風骨與獨立人格世人皆稱道。「我平生有兩大嗜好:一是藝術;二是革命。」志行之高無愧「東亞畫壇第一巨擘」美譽。
鶴山人傑,青史留名。
今日的鶴山,山水壯麗、氣象萬千,宜尋幽、宜探秘、宜品茗、宜休憩。雁山腳下好風光,訪古嬉戲兩相宜。 「靚人靚景」,恭候四方客。
【本文獲羊城晚報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