廿四節氣|寒露冷熱交替易咽乾喉燥? 中醫推介湯水助潤燥生津

撰文:林芷瑩
出版:更新:

中國以農立國,古人為了適應天時地利,收成更多的農作物,於是制定了廿四節氣,用來指出一年中氣候寒暑變化的周期規律。本月8日為廿四節氣中第17個節氣「寒露」,到底寒露的含義為何?從中醫的角度來看,寒露是否有特別注意的地方?

寒露是廿四節氣中的第17個節氣,每年10月8至9日期間,太陽到達黃經195°,此時正是寒露。《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説:「九月節,露氣寒冷,將凝結也。」此時節的氣温較白露時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多更冷,就快要凝結成霜,故名「寒露」。

古人將「露」作為天氣轉涼變冷的表現。在仲秋,白露節氣是「露凝而白」,夜間空氣中的水汽凝結成水珠附在花草樹木上,當太陽光照射時水珠會顯得晶瑩剔透、潔白無瑕;至季秋寒露時已是露氣寒冷,花草樹木上的水珠將凝結為霜。

正值寒露時節,也是北方玉米收穫的季節。 (中新社)

踏入寒露,南嶺及以北的廣大地區均已進入秋季,東北和西北地區已進入或即將進入冬季,其中西北高原除了少數河谷低地外,平均氣溫普遍低於10℃。強冷空氣會逐漸南下,南方各地的氣溫繼續下降,華南日均氣溫多不足20℃,即使在長江沿岸地區,氣溫也難以升至30℃以上,最低則可降至10℃以下。

由於有強冷空氣南下,南方容易出現氣溫低、風力大的寒露風天氣。華南地區將出現秋季綿雨,即連續5天或以上逐日降雨量大於或等於0.1毫米的持續陰雨天氣。雖然綿雨不影響現代人的日常生活,但對於務農者而言,是直接影響「三秋」的進度與質量,因此要趁早搶在晴天時收割和播種。

由於接近重陽節,寒露不少習俗都與重陽相似,例如賞菊、登高等,很多地方都有賞楓葉的習慣。不過,適合寒露觀紅葉的是北方地區,其中北京地區觀賞紅葉的最佳時期是10月15日至30日。

寒露是農曆九月的節,又稱為菊月,是菊花的月份。與大多在春夏盛開的花不同,菊花愈是霜寒露重,愈是開得豔麗。菊花是寒露時節最具代表性的花卉,浙江溫州等地有釀製菊花酒的習俗,每年秋收後將初開的菊花和枝葉用來釀酒,一直到翌年的寒露才開壇飲用。

根據香港天文台統計資料,在寒露時節,香港平均氣溫為21°C至28.9°C,相對濕度最高為89%,降雨最多有75.9毫米雨量。

徐澤昌醫師建議飲用無花果羅漢果瘦肉湯,可有助紓緩因秋燥症狀。(龔嘉盛攝)

寒露後,氣溫會逐漸下降、空氣乾燥,是冷熱交替的開始,易有皮膚乾燥、口乾咽燥等症狀,故飲食上應要以養陰防燥、潤肺益胃為主。註冊中醫師徐澤昌博士接受《香港01》訪問時,就建議可飲用無花果羅漢果瘦肉湯,有效紓緩因秋燥出現的咽乾喉燥、大便乾結問題。

無花果羅漢果瘦肉湯

材料:雪梨2個、無花果3枚、羅漢果1個、陳皮1角、水瘦肉半斤。

做法:
1. 所有材料洗淨,雪梨去芯、切件,羅漢果捏碎。
2. 全部材料加入水以大火煮滾後,改細火煲1.5小時。

功效:潤燥生津、潤腸通便。紓緩因秋燥出現的咽乾喉燥、大便乾結。

使用注意:脾胃虛寒者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