廿四節氣|大暑「三高」天氣易心煩失眠? 中醫推介清熱養陰湯水
中國以農立國,古人為了適應天時地利,收成更多的農作物,於是制定了廿四節氣,用來指出一年中氣候寒暑變化的周期規律。本月22日為廿四節氣中第12個節氣「大暑」,到底大暑的含義為何?從中醫的角度來看,大暑是否有特別注意的地方?
大暑是廿四節氣中的第12個節氣,每年7月22日、23日期間,太陽到達黃經120°,此時正是大暑。與小暑一樣,大暑同樣是反映夏季炎熱程度的節氣,表示天氣炎熱至極,迎來節氣中的「三高」,即高溫、高熱、高濕。
上周日(11日)踏入三伏天,而大暑節氣正值三伏天的「中伏」前後,是一年中最熱的時期,氣溫最高,除了青藏高原及東北北部,中國大部分地區日間都有35℃高溫,甚至有機會升至40℃。同時,此時節正值雨熱同季,雨量增多,旱、澇、風災等氣象災害會更加頻繁。
大暑時節是喜溫農作物生長速度最快的時期,例如早稻、棉花等。俗語話:「大暑不割禾,一天少一籮」,由於光照太強、雨水太多都會影響早稻生長,因此對種植雙季稻的地區而言,適時收早稻不僅可減少後期風雨造成的危害,確保豐產豐收,更可以為雙晚稻爭取足夠的生長期。
大暑有多個傳統習俗,浙江台州沿海地區會送「大暑船」,按照舊時的三桅帆船縮小比例後建造,船內載滿各種祭品,並由漁民輪流抬着從街道慢慢運送至碼頭,再作一系列祈福儀式後,「大暑船」就會被漁船拉出漁港,在大海上點燃任其沉浮,寓意將「五聖」送出海,送暑保平安民,祝福民眾五穀豐登,生活安康。
台州沿海地區送「大暑船」習俗:
山西、河南等地有曬伏姜的習慣,在三伏天時將生薑切片或者榨汁後與紅糖攪拌,裝入容器中蒙上紗布,於太陽下晾曬而成。伏姜對腹痛、腹瀉、傷風咳嗽等有奇效,更有溫暖保健的功效。至於在廣東地區,民眾在大暑時節有吃仙草的習俗;仙草是藥食兩用植物,有消暑的功效,將莖葉曬乾後可以做成燒仙草,即大眾所熟知的涼粉。
根據香港天文台統計資料,在大暑時節,香港最高氣溫可達34.7°C;相對濕度96%,降雨最多有195.1毫米雨量。
註冊中醫師徐澤昌博士接受《香港01》訪問時提到,大暑天氣炎熱,暑氣旺盛,人容易出現心煩、失眠,此時可服用冬瓜百合赤小豆湯以清熱養陰,利濕除煩。
冬瓜百合赤小豆湯
材料:冬瓜一斤、荷葉1/4塊、赤小豆30克,百合15克,蓮子20克,瘦肉半斤
製法:冬瓜切件去籽;瘦肉切件汆水;剪開荷葉,用1/4張,洗淨及浸軟;赤小豆、蓮子、百合提前洗凈、浸泡1小時,然後所有食材一起放入鍋中,加水適量,大火煮開後小火續煮1.5小時,即可服用,可加少許鹽調味。
功效:清熱養陰,利濕除煩。適合暑天汗出較多,或兼心煩多夢之人。
使用注意:素體虛寒、小便量多人士不宜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