廿四節氣|芒種天氣悶熱易疲倦胃口差 中醫推介湯水助健脾燥濕
中國以農立國,古人為了適應天時地利,收成更多的農作物,於是制定了廿四節氣,用來指出一年中氣候寒暑變化的周期規律。本月5日為廿四節氣中第9個節氣「芒種」,到底芒種的含義為何?從中醫的角度來看,芒種是否有特別注意的地方?
芒種是廿四節氣中的第9個節氣,夏季的第3個節氣,每年6月5日或6日期間,太陽到達黃經75°,此時正是芒種。
不了解的人會以為芒種是「種芒果」的時節,但事實上芒種是廿四節氣中與農耕最為密切的一個節氣。《農曆書》中提到:「鬥指巳為芒種,此時可種有芒之谷,過此即失效,故名芒種也」,意即芒種節氣適合種植有芒的穀類作物,也是種植農作物時機的分界點。
簡單而言,芒種是「有芒的麥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種」的時候,「芒」是指大麥、小麥等有芒作物開始成熟將要收穫,「種」則指谷黍類作物播種。「芒種忙,忙著種」,因此芒種在民間又有「忙種」之稱,表示農事活動繁忙。
芒種前後百花開始凋殘、零落,古人認為芒種已過,百花開始凋零,花神退位,故民間會舉行祭祀花神的儀式,餞送花神歸位,表達對花神的感激之情。雖然現今已無「送花神」的習俗,但從《紅樓夢》的文字中仍可聯想起為花神餞行的熱鬧場面。
(大觀園中)那些女孩子們,或用花瓣柳枝編成轎馬的,或用綾錦紗羅疊成千旄旌幢的,都用彩線系了。每一棵樹上,每一枝花上,都系了這些物事。滿園裏繡帶飄飄,花枝招展,更兼這些人打扮得桃羞杏讓,燕妒鶯慚,一時也道不盡。
適逢芒種時節,正是南方的青梅成熟時期。由於新鮮青梅大多味道酸澀,難以直接入口,需加工後方可食用,因此又有「芒種煮梅」的習俗。
在芒種時節,除了青藏高原和黑龍江最北部的地區尚未真正踏入夏季,大部分地區都陸續出現35℃以上的高溫天氣。由於氣溫顯著升高,雨量相對比較充沛,長江中下游地區會進入多雨的黃梅期,時有暴雨發生。
根據香港天文台統計資料,在芒種時節,香港氣溫介乎23.3°C至30.4°C;相對濕度最高可達94%,降雨最多有175.1毫米雨量。
芒種節氣的雨水較多,是梅雨的時節。註冊中醫師徐澤昌博士接受《香港01》訪問時提到,芒種時節空氣潮濕,天氣悶熱,人體易出現疲倦、乏力的感覺,胃口變差,建議可飲用山藥白朮湯,有助健脾燥濕。
山藥白朮湯(2人份量)
材料:山藥30g、白朮15g、陳皮一塊、赤小豆20g、瘦肉半斤,蜜棗兩粒
製法:瘦肉切件汆水,其餘藥材洗淨,加入適量水後大火煮滾後轉細火煲1.5小時,即可飲用。
功效:健脾益氣,燥濕利水。
使用注意:陰虛火旺及津液不足者不宜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