廿四節氣|穀雨多雨潮濕易有關節痛? 中醫師推介健脾袪濕湯水
中國以農立國,古人為了適應天時地利,收成更多的農作物,於是制定了廿四節氣,用來指出一年中氣候寒暑變化的周期規律。本月20日為廿四節氣中第6個節氣「穀雨」,到底穀雨的含義為何?從中醫的角度來看,殼雨是否有特別注意的地方?
穀雨是廿四節氣中第6個節氣,也是春季的最後一個節氣。每年4月20日或21日期間,太陽會到達黃經30°,此時正是穀雨。《群芳譜》記載,「穀雨,穀得雨而生也」,意即雨水增多,正是莊稼生長的最佳時節。
據《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三月中,自雨水後,土膏脈動,今又雨其谷于水也。雨讀作去聲,如雨我公田之雨。蓋谷以此時播種,自上而下也。」此時天氣溫和,雨水明顯增多,對穀類作物的生長發育關係很大,有利於越冬作物的返青拔節和春播作物的播種出苗。
古代所謂「雨生百谷」,反映「穀雨」的現代農業氣候意義。不過,雨水過量或嚴重乾旱往往造成危害,影響後期産量。穀雨在黃河中下游,不僅指明了農業意義,也説明了「春雨貴如油」。
與驚蟄、清明不同,穀雨的民間習俗與農事活動更相關,且比較日常生活化,極具地方色彩。穀雨後氣溫升高,病蟲害繁衍很快,山西、陝西一帶的農夫會一邊在農田滅蟲,一邊張貼穀雨貼,希望能驅兇納吉。
南方則有穀雨摘茶的習俗。穀雨時節採製的春茶名為穀雨茶,又有二春茶之稱。由於穀雨發生於溫和的春季,春季溫度適中,因此穀雨茶都有溫良去火的功效,可以用作茶療,更有穀雨茶可清火、明目等說法。
在穀雨前後,天氣相對較和暖,降雨量增加,空氣中的濕度逐漸加大。根據香港天文台統計資料,穀雨時節,香港氣溫介乎17°C至27.3°C,相對濕度最高更可達97%。
穀雨前後氣候潮濕,相信不少人都會有風濕及關節痛的問題。註冊中醫師徐澤昌博士接受《香港01》訪問時提醒,榖雨時節濕氣較重,飲食上應少吃生冷之品,以免損傷脾胃,加重體內濕氣;避免進食辛辣刺激,煎炸上火食物;油膩食物也會阻礙脾胃運化,故也應盡量少吃。
在日常食療中,徐澤昌建議山藥排骨湯,並可多進食淮山、陳皮、芡實、蓮子、薏仁等具有健脾化濕功效的食物。
山藥排骨湯
材料:山藥30克、排骨半斤、陳皮5克、赤小豆20克、蜜棗3枚
製法:排骨洗淨汆水,其餘藥材洗淨,加入適量水大火煲沸後轉細火煲2小時,即可飲用。
功效:健脾袪濕。
使用注意:津液不足,小便量多者慎服。
除了食療,徐澤昌亦建議市民在穀雨節氣可進行適量戶外運動,有助陽氣升發及發汗袪濕,令人精神爽利,並應該保持情緒愉快,以防肝氣鬱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