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周六前後氣溫上落10度 傳統節氣準確預測「乍暖還寒」?
香港天文台預測本周中後期日間相當溫暖,近周末開始有雨,料本周六(20日)「春分」當天,市區最高氣溫升至攝氏27度,最高相對濕度達100%。惟一股東北季候風會在周末期間抵達廣東,本港下周一(22日)市區最低氣溫或跌至17℃,數日間氣溫上落達10℃。
香港逐漸步入乍暖還寒之際,到底是否與春分有關?春分的含義為何?
中國以農立國,對農民而言,春耕、夏耘、秋收、冬藏是一年中的大事,因此氣候與季節變化須有一套準則遵循,以指導農業生產,因此古人制定了廿四節氣,用來指出一年中氣候寒暑變化的周期規律。
春分是廿四節氣的第4個節氣,是農耕的重要時節。在每年西歷3月20日至22日期間,太陽會到達黃經0°,此時正是春分。據《中國天文年曆》顯示,今年3月20日下午5時37分,將迎來春意盎然的「春分」節氣。
春分當天,太陽的位置在赤道的正上方,晝夜時間幾乎相等,各為12小時。春分過後,太陽的位置逐漸北移,開始晝長夜短,因此春分在古時又被稱為「日中」、「日夜分」。
據《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記載:「二月中,分者半也,此當九十日之半,故謂之分。」另《春秋繁露·陰陽出入上下篇》說:「春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因此,春分的意義有兩方面,一是指一天時間白天黑夜平分;二是古時以立春至立夏為春季,春分正當春季3個月之中,平分了春季。
春分時節氣候變化大。在中國,除了高寒山區、青藏高原、東北、西北和華北北部地區外,其餘地區都陸續踏入春天,日均氣溫均穩定升達0℃以上。各地的氣溫回升較快,尤其是華北地區和黃淮平原,日均氣溫幾乎與多雨的沿江江南地區同時升達10℃以上。
當初,廿四節氣命名以黃河流域的節氣景象及農作物生長情況為根據。然而,中國地大物博,不同緯度的地區氣候都會有所差異,平地地區比如香港,即使是嚴冬亦不易見寒霜,因此廿四節氣的現象,不一定每個地區都能符合。
據台灣農委會資料,台灣居民大多來自閩粵,而閩粵之人又皆來自黃河流域中原地區,即使廿四節氣未與台灣相吻合,但對台灣居民的影響如影隨形,至今農民仍有許多生活習俗與廿四節氣息息相關。
此外,據香港天文台的廿四節氣氣候統計,本港往年春分的氣溫平均約20℃,其中氣溫最高為2013年,達28.3℃;最低為1904年,僅13.2℃。
對於香港即將踏入乍暖還寒之際,是否受春分影響,或當中是否包含一些科學原理。香港天文台科學主任譚曉晴昨日(17日)回覆《香港01》記者時解釋,春天是冬天及夏天的交界位,當冬天的冷空氣遇上較潮濕的偏東氣流時,會令氣溫有所起伏,因此本港的氣溫未必受春分影響,更多的是與氣候有關。
(中國氣象網/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政府網/台灣農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