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東周墓葬出土「天子駕六」車馬坑 墓主或為爭位失敗流亡王子

撰文:朱加樟
出版:更新:

據內媒《南陽日報》近日報道,考古人員於河南省南陽市一處東周時期高級貴族墓地發現「天子駕六」的車馬坑,該墓主人身份十分顯赫,或為「王」級。

河南省南陽市發現「天子駕六」車馬坑(點圖放大):

+11

《南陽日報》報道指,「不見塚」墓區(又稱夏莊墓地)位於南陽市臥龍區與鴨河工區交界處的石橋鎮龍窩村夏莊小組東北側,於2017年遭到盜墓,文物部門隨即對該區域進行了文物勘探調查工作。關於「不見塚」的命名,專家指「不見塚」塚上有一座廟,今存唯一廟碑刻於大清道光年間,碑文載「舊有不見塚」。

文物部門初步認定,「不見塚」大墓為戰國時期的大型「甲」字形豎穴土坑墓,其總長約66米,墓室長40米,寬38米,深約18米。發現「天子駕六」的車馬坑為主墓陪葬坑。這個車馬坑長約75米、寬約9.8米,本身就為國內罕見。考古人員清理出車衡、車輿、車轅、馬軛等,6匹馬的馬軛清晰展現,同時發現的還有部分青銅飾件。從目前清理的陪葬車馬現狀可以斷定為「駕六」。陪葬車馬如此規制,足見墓主人的身份極為高貴,或為「王」級。

考古工地負責人宋煜輝表示,通過今年進一步的發掘工作,發現主墓兩側南北各8排陪葬墓,北側39座陪葬墓,5座陪葬墓車馬坑,南側55座陪葬墓。另外,發現南側陪葬墓人骨保存比較完整,從骨架上可以看出多處兵器傷痕、肢體不全的情況。

截至目前共發掘89座陪葬墓,出土鼎、壺、敦、劍、戈、矛、弩機等青銅器、陶器及玉環等文物1000餘件。其中最吸引人的是一對陶俑及依然鋒利的青銅劍、箭鏃、戈等具有戰國時期典型特徵的器物。宋煜輝說,從目前已發掘的陪葬墓現狀來看,這些陪葬墓都呈「甲」字形,布局規整,有的帶有車馬坑,說明這批陪葬墓的墓主人生前均有較高地位。

根據資料,「駕」是中國古代禮制的一種行為,只有天子之乘才能「以六馬駕之」,即著名的「天子駕六」。在2002年,洛陽發掘出東周時期的一座車馬坑,其中出土一個6匹馬駕一車的遺跡,即「天子駕六」。

考古人員日前在南陽市發掘出一處東周時期的高等級貴族墓葬群,圖為無人機拍攝的墓地全景。(南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專家指「不見塚」即王子朝塚

據早前報道,有內地專家指當地的東周時期高級貴族墓地或與史書記載的「王子朝攜周典奔楚」一事有關。「王子朝攜周典奔楚」是春秋晚期影響深遠的重大文化事件,據記載王子朝是周景王的庶長子,一度以「西王」稱號自居,與「東王」周敬王分庭抗禮。在爭奪周天子之位失利後,他便攜周王室之典籍和青銅禮器,南奔楚國。有專家認為,華夏典籍因此事件南播入楚,不僅促進了楚地文化繁榮,還促生了諸子百家爭鳴。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國先秦史學會會長宋鎮豪曾表示,該墓葬群具有濃厚的周王室意味和明顯的氏族墓地特徵,很有可能是跟隨王子朝奔楚的貴族集團成員的墓葬群。

中國先秦史學會顧問蔡運章曾說:「這裏應是王子朝奔楚以後的貴族墓地。」他又表示,「『王子朝奔楚』帶來了周王室的典籍和工匠,對以周王室文化為代表的華夏核心文化南遷下行、分散傳播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中國先秦史學會王子朝奔楚暨南陽先秦文化研究會會長白振國更曾表示,「不見塚」即是王子朝塚。

(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