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鬥達人」萬貴妃不為人知的辛酸 明代宮女飛上枝頭之路

撰文:林君穎
出版:更新:

由成龍監製,大陸演員劉耀元,台灣演員官鴻、傅孟柏、賈靜雯主演的古裝劇《成化十四年》,於今年4月播出。此劇自改編作家夢溪石創作的同名小說《成化十四年》,書中精彩的懸疑推理劇情,累積不少書迷。但因影視化後書中主角設定與劇情皆有大幅改動,導致書迷不買賬,評價褒貶不一。

儘管如此,此劇為賈靜雯睽違6年再度出演古裝劇,雖是飾演反派萬貴妃(1430-1487年),依然有不少粉絲相當期待能再現她於2003年在《至尊紅顏》劇中飾演武媚孃的風采。

小說《成化十四年》改編古裝劇後,因大改書中角色設定與劇情,書迷不買賬,讓口碑與收視率都相當低迷。(百度百科)

《成化十四年》的反派角色萬貴妃,現代人對她的印象多是與明憲宗(1447-1487年)大談「母子戀」(萬貴妃與憲宗生母年紀只差一歲,而貴妃與憲宗相差17歲)、寵冠後宮,且心狠手辣還是個「宮鬥高手」。但各位可知道,萬貴妃入宮有多久了?這要從明代女官與宮人制度說起。

中國先秦時期,即有挑選女子入宮之事。歷朝歷代女官、宮人之人數,以唐宋時期最多,據記載約有上萬人,明代建立之初,有鑑於前朝後宮人數過多,因此明太祖(1328-1398年)曾降減女官至300人。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即初步規定採選資格與配套措施,採選宮人,除富豪家不收之外,其餘即使貧窮之家,只要女子年紀15至20歲者,皆許選入宮中,並允許各家父母親自伴送入京,賞給銀子50錠,但不許將有體氣、惡疾的女子送入宮中。宮女入宮管道有來自民間採選、罪犯家屬與被俘的幼童,其中以民間採選為大宗,往後明代各個皇帝也都依此標準採選宮人。

台灣演員賈靜雯在《成化十四年》裡飾演萬貴妃,也是她睽違多年再度穿上古裝扮演歷史上有名的后妃。(三立電視台)

但到了明宣宗(1425-1435年在位)朝,出現了一個相當特殊的現象,雖未見下詔採選宮女,但從入宮資料能發現不少蛛絲馬迹,比如成為英宗(1427-1464年)順妃的樊氏(1414-1470年),於宣德二年(1427年)被選入宮中,時年14歲。古代女性結婚的年紀都比現代早很多,14歲入宮看起來似乎沒有太大問題,不過把順妃的「姐妹們」——英宗其他妃子們的入宮年紀翻閲比對,就能發現奇怪之處。

除了順妃外,其他妃子們都是以幼女之姿被選入宮中作為侍女,如麗妃劉氏(1426-1512年),宣德七年(1432年)選入,年7歲;惠妃王氏(1429-1485年),宣德四年(1429年)出生,宣德八年(1433年)選入,僅5歲;淑妃高氏(1430-1511年),也是宣德八年選入宮中,年僅4歲;賢妃王氏(1430-1474年),宣德五年(1430年)出生,3歲就被選入宮,昭妃武氏(1431-1467年)、宸妃萬氏(1431-1467年),也都是3歲入宮;和妃宮氏(1430-1467年)則是5歲入宮。

雖飾演反派角色萬貴妃,不過賈靜雯在劇中的造型非常精緻華麗,展現貴妃的温柔與心機。(微博@成化十四年官博)

而今日被民眾譽為「宮鬥達人」萬貴妃,則是宣德五年(1430年)出生,4歲就被選入宮中成為服侍孫太后(1399-1462年)的宮女,及笄(15歲)後充仁壽宮小答應(明代低階女官),後任太子朱見深(明憲宗)的貼身保姆。宣宗究竟為何採選這麼多女童入宮,目前尚未發現其他史料記載,不過有學者推測,可能出於培養小侍女,未來或許能較熟悉宮中規矩與相關事務等考慮,才會選如此年幼的女孩入宮。

除了3、4歲就入宮的小女孩外,明代皇帝還會派手下的太監去民間強徵婦女入宮,比如設有「豹房」的明武宗(1491-1521年),尋常老百姓對此往往避之唯恐不及,其中以文人沈一貫(1531-1615年)所寫的《觀選淑女》詩的描述最為傳神:「長安女兒巧伺人,手持紈扇窺芳塵。姊妹相私擇佳麗,無過願得金吾婿。如何天闕覓好逑,翻成凌亂奔榛丘。吏符登門如索仇,斧柱破壁怒不休。父母長跪兄嫂哭,願奉千金從吏贖。紛紛寶馬與香車,道旁灑淚成長渠。人間天上隔星漢,天上豈是神仙居。吁嗟!天上豈是神仙居」,道出明代採選宮女之殘酷,有多少家庭為之破碎。

明代採選宮女的時間並無固定,有時會借皇帝選妃嬪,或是太子、皇子選婚的過程中,順便選進宮女,而太子妃、皇子妃的落選者,只好當女官或是宮人。除了民間採選外,大臣、宦官還會通過私下管道送女子入宮。然而,宮女入宮往往都有詳細的記錄,但放出宮人的記載,與入宮相比,實在過份稀少。

明憲宗成化帝朱見深。(維基)

洪武年間(1368-1399年)曾言明規定女子入宮五、六年即可返家,年數已高的寡婦亦准許放還,但明代宮人出宮的記錄不如清代明確,具體實施的情況還是依各皇帝規定而有所差異。如明成祖(1360-1424年)初次採選女官,當時的規定又與太祖時不同:「寡婦年至五十,女子任職十年以上,即可出宮還家」。不過從英宗開始,改為每位皇帝繼位之初,將前朝宮人放出還家,但這並不是看在宮女年紀大的份上要她們退休回家,而是害怕她們待在宮中過久、「陰氣鬱積」,讓皇宮陰陽不協出現災異、進而影響皇帝與帝國社稷的氣運。

綜觀明代宮女,年紀小小就與家人至親分開,不是在勾心鬥角的後宮中掙扎求生存,就是隻能痴痴等皇帝開恩放她們返家,到老還沒有生活保障。由此可見,能夠有萬貴妃這樣的好運氣,得到皇帝獨寵,從此一路從小答應爬升至貴妃的宮女實在少之又少。古代寵冠後宮、母儀天下的背後,其實還是一件件未被文字所記載的辛酸血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