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文夕陽】華人世界的配音員:昔日榮光今朝殘喘(三)

撰文:外部來稿(國際)
出版:更新:

香港配音員身處窘境,我們不妨把眼光放到日本,看看他們如何處理配音問題:由於堅守保護政策,外語電影要進入日本市場基本上要慢上半年,而且至今仍然堅持在外語片中使用配音,無論何種片型都是。
日本配音員(聲優)產業今天仍然相當繁盛,頂級聲優的年薪可達2000萬日圓(約合150萬港幣),甚至7000萬日圓(約合512萬港幣)以上;而且聲優們以享譽國際的日本動畫作為向外傳播的載體,知名度遠遠超出日本一國,遠達中韓歐美等地。

台灣資深配音員「魯蛋叔叔」過去在電台當過總監的他,對於聲音情緒的掌握相當拿手。(聯合報)

台資深配音員:配音只是很小的面向

對此,《香港01》訪問台灣資深配音員「魯蛋叔叔」曹冀魯,他不諱言,今日想投入配音這一行的年輕人,十個有十個是看了日本動畫,才對聲優、對配音這一行產生憧憬,認為自己也能像日本聲優一樣光鮮亮麗。

曹冀魯為這樣的年輕人開設短期體驗營,用幾個月的時間讓他們實際瞭解自已「可以不可以」,不可以就不要浪費青春。「你能配得比資深配音員好嗎?」曹冀魯舉例,資深配音員全都有七八種聲線,像很多5、6歲的角色是4、50歲的女配音員在配的,年輕人要怎麼跟她們競爭?「這行只有兩種人,一種是入行30幾年生存下來的,其他全都是菜鳥。」曹冀魯如此斷言。

曹冀魯創設的「魯蛋叔叔聲創工作室」自2014年起負責美國卡通《辛普森家庭》(The Simpsons,台灣譯為《阿森一族》)的台版配音,將內容大幅度抽換成為台灣時事、人物,被認為是配音「在地化」、「再創作」的典型範例。

在台灣播映的《阿森一族》具有相當強的在地性,且字幕表現很有「鄉民味」。(截取網絡)

「他們需要改編,所以才來找我。」曹冀魯表示,因為《阿森一族》有改編的需求,所以才找到曹冀魯,因為曹冀魯的工作室有編劇、有導演,也有改編的實績。但其實這是屬於過去的做法,現在台灣主流是電視台自己找配音員,跳過所謂的聲音導演或是經紀人,好壓低支出。

「其實配音真的是很小的一個部分。」曹冀魯認為,配音業的萎縮是台灣整體大環境衰落的寫照,不可能靠配音員自己力挽狂瀾。

配音環境大不同

在香港配音業的黃金年代,即使引入日本動畫大師宮崎駿的《風之谷》亦是「毫不留情」,加入大量「恭喜發財」、「發利是」等粵語用詞,甚而在無對白處加配音、在有對白處「整部重寫」,逕自改為「義民抗暴」題材。

1988年的港版《風之谷》因此曾被指為「史上最爛翻譯」、「鑽石級垃圾」。但2011年香港再一次為《風之穀》藍光版選角配音的成品,卻更被批評是「無感情念對白」,暗示配音員水準與當年之落差。

中國大陸的情況又不同。大陸仍有大量自製影視需要配音的環境,包括《後宮甄嬛傳》、《羋月傳》、《錦繡未央》都是後期配音而成,但也因此配音員必須「藏得很深」,避免搶了主角演員的風采。

71歲的謝月美入行逾50年,曾為不少荷里活動畫及港產片配音。但她也表示,「配音雖然可算是專業工種,但卻愈來愈唔值錢,再加上近年不時電影公司起用明星為動畫配音,令其生意愈來愈難做。」(葉志明攝)

大陸配音員缺乏原創作品和體制化經營,即使火紅的配音員一個月仍有上萬人民幣的收入,但仍然存在價差大、製作週期縮短等問題,而在同時,網絡時代的大陸觀眾也一樣越來越習慣「原音節目」。

總歸一句,華語世界配音員的未來,似乎仍處在混沌當中,且一步一步走入冷宮。